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Ar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庐山艺术特训营师生赴马来西亚采风写生专辑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1#
发表于 2009-10-20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想过拥有一双翅膀,能让我的情感逃到远方的远方。
  在飞的滑行中鸟瞰大地的心怀,就像树有根,水有源一样,我的眷恋缅想着特训营,仿佛眷恋缅想着故乡。
  其实寂寞总是和思念关联,寂寞也有声音吗?在欲望的天空里云卷云舒,涛飞浪涌,相信我们是对自己一种深度的纵容。曾经的激情与经历再也不会淡出我们的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2#
发表于 2009-10-20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世界里的物类,各自以某一种方式活着,生命不可能沉默不语,用声音编织的天籁里,谁的诉说是动人的歌谣?寻觅或者倾诉,悲伤抑或快乐,让一种精神在飞的状态里幻化成色彩——
  我们在寂寞时,就把光阴交给了倾听!我们再求索中一起努力,因为我们坚信世界属于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3#
发表于 2009-10-20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冬天,我们注定又一次相逢,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艺术。
  每一个邂逅,让我们触摸到手绘的核心,每一堂课,每一张作业,都是我们理想的有机构成。
  同学们啊,我们会记住你的每一句言语和呼唤的气息,多么鲜美而有力的青春呵!它是锥子,不需要毛遂自荐,你只要凭手底的线条和色块,就能够触摸到事业坚硬的内核,直至把它尘封的外壳敲开,从这里出发,从山水里修养生息,长剑走天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4#
发表于 2009-10-20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在向阳的山坡上,有我们的宿舍,我们本来陌生,在这儿却成为朋友,我们从事一个共同的事业,我们要一起来努力。相互扶持,把彼此的友谊刻在心里。
  我们一起手握饭卡,在食堂里领取馒头,我们一起远足,说着鼓励的话,我们一起在庐山上聆听老别墅的故事。在千里的异乡,我的内心有一盏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5#
发表于 2009-10-20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庐山艺术特训营新的办公楼和万人大教室二楼现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特训营的条件正在不断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495
186#
发表于 2009-10-21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马六甲是著名旅游景点,这种人力三轮车很多。我不喜欢车上鲜艳的假花,那装点让人不舒服,格外刺眼。

林间有两条小路, 我选择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那使得一切都变得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88
187#
发表于 2009-10-21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玉阶梅在2009-10-20 23:11:00的发言:

庐山艺术特训营新的办公楼和万人大教室二楼现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特训营的条件正在不断完善。

特训营的变化大呀,逐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期待

本非笼中鸟,本非池中鱼;本是九天凤,本是深海龙; →严 伟http://www.ztbs.cn/dispbbs.asp?boardID=68&ID=57274&page=1 余工手绘日记余工每日画剑桥微博:http://weibo.com/yujingg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8#
发表于 2009-10-22 14:12:00 | 只看该作者

负建筑时代的十方建筑

玉阶梅

乡村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祖祖辈辈安土重迁,形成了由地域分割的民风民情,千百年来,从语言到饮食到民居都各有各地特色。然而,所有这些风情胎记正在后工业化的洗礼中渐渐消失。民以食为天,在解决温饱之后,乡村人要安身立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盖一间像样的房子,在左邻右舍的相互攀比中,在子女纷纷出外打工积累的血汗钱里,一幢幢房屋在广阔天地里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这本是令人高兴地事情,可是一旦你深入乡间,就觉得有许多莫名的遗憾打心底下滋生:所有的房子都是一个面目,四四方方的火柴盒,仿佛一个模子里的流水线产品。不同的是经济条件充裕的便花花绿绿地装饰了釉面砖,条件不好的能码起一幢楼房就心满意足,也不那么讲究,干脆不粉不刷素面朝天。“形而下者谓之器”,建筑艺术正如器皿一般,承载着人居生活中的实用性、功利性,但作为大地上长久的风景,建筑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随着时代发展,建筑的内涵本应该日益的丰富,而不是在黑瓦粉墙的老宅子消失后,迷失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个性的迷惘中。这是一中集体失语,使乡村格调完全沦失。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是新,可新的有些树小墙新屋不古的爆发气,以至外地客人透过车窗一路走马观花看过来,都是似曾相识,一些爱好摄影的本来喜欢挎着相机到乡间走走,但是面对清一色的火柴盒和乱七八糟的电线杆,有些不知怎么取景了。近年来,一些城市规划部门和地方政府多少认识到乡村建筑的匮乏,就拿庐山西海景区和庐山脚下星子来说,政府已经统一补贴,让所有乡村的民居都戴上了红顶子,外墙也粉刷一新,这样一来,果然四两拨千斤,气象不同了。远远看过去,蓝天白云,绿树红瓦,让人有些呤诗作赋的欲望了。

由此想说说建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话题,只有从这个方向出发,才能使建筑在急功近利中集体突围。因为不仅乡村建筑艺术集体失语,城市也同样失去了建筑哲学的美感,失去了有着几千年文明的重心。很多建筑精英开始从建筑哲学的视野打量现代建筑,他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直接促进了以大工业为主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城市文化的形成与迅速崛起,建立起了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内涵的超越价值,直接构成了乡土文化的以“道德宗族”为内涵的超越价值的巨大倾覆。“经济利益”在广大文化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越来越深,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为文化个体寄予身心的超越价值。这表现在建筑上是一次艺术与环境淡化的裂变。正如詹姆逊所说,平面化、无深度以及复制将是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而都市建筑正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问题的症结在于随着人类欲望的膨胀,业主(开发商)、建筑设计师们,正使建筑越来越陷入两种迷思,其一:赋予了建筑太多本不应该承担的象征性意义;其二:它有可能越来越变成建筑师个人“优雅的嬉戏”,忽略了建筑本身的价值,而一味重视建筑行为的价值,这个背后的思想逻辑就是重视建筑的经济性、象征性,但说到底建筑只是无限延伸的时空连续体的一部分,建筑功能性、空间的价值永远应该优先考虑,因为接受建筑的主体并不是置身于建筑实体中,而是置身于空间中。

欲望让我们把建筑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来,我们忘记了建筑的本意是让我们容身,让我们居住地更舒服,而一味地将建筑当成“物”在其身上赋予了各种符号,直至将我们自身淹没,环顾我们四周,“象征意义”和“视觉需要”似乎已经成为建筑的使命,所以强调“建筑的消失”或者说“负建筑”并非是没有建筑而是指适宜的建筑。由此一批文化精英包括像星艺集团创始人余静赣先生这样的实践者开始了对建筑思想的发展进行梳理以及对建筑的精神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工业化理性和功利主义思想的驱动下,人们形成了工业化、标准化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直接导致了城市的同质化,城市的同质化反过来又对人们本身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在都市化的进程当中,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城市、人与空间的联系关系逐渐弱化,商务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蜕变,使得都市人群变得焦虑而浮躁。

生存状态的危机已经引起了建筑界之外包括艺术领域在内的人士们的关注,他们开始反省,并开始重建人与自然、与城市、与建筑、与空间之间联系的努力,从日本的六本木城市中心到柏林的索尼中心,从洛克菲勒中心到法国国家图书馆,这些空间设计的艺术化,不再是一向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的艺术,而是更为贴近日常生活的大众化了的艺术,从而使建筑与艺术、空间与艺术达到了审美与使用功能更完美的结合。

也许正是基于此,余静赣先生发起了十方建筑。十方建筑本着“天道酬勤 人道酬善 商道酬信 艺道酬心”的经营理念,以将〖十方建筑〗打造成中国农村建筑及规划第一品牌为使命,以培养中国专业建筑师群体为旨归,以大手笔打造中国新农村和新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实现中国新农村的现代化、科学化、地域化、体系化建设”的宏大愿景。的确,现代建筑特别是农村建筑是到了吸引一批精英人士加入的时候啦,再也不能,请一个土施工队,看东家观西家,不要设计、不要规划,照葫芦画瓢就开始造房子啦,农村建筑再也不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窝,应该是与那一方水土戚戚相关的人文组成部分。十方建筑高屋建瓴的应该是与当地民居风格一脉相承,与当地经济发现相辅相成,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与整个自然环境相濡以沫的人居空间,这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蜕变,这是一个与稻菽夕烟更加契合的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我们从来不缺建造一座宜居地域的激情,缺少的是构建良性制度的大环境。我们再也不要成批出现“找不到根”的建筑,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民居源远流长,从.永定土楼到凤凰吊脚楼,从肇兴侗寨到丹巴藏寨碉楼,从喜洲白族民居到赣南客家围屋,从龙川徽派民居到西江千户苗寨,从山西大院到延安窑洞,从利川鱼木寨到西双版纳傣族竹楼都是建筑文化的精髓。十方建筑应该是站在传统的肩膀上瞭望,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扬弃与吸纳。应该是在大环境这个老根上发出的新芽,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

有人把6000年的建筑史上人类建筑学观念的变迁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艺术建筑学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机器建筑学时代(前机器时代—机器时代) 、空间建筑学时代(1950~1980) 、环境建筑学时代(1980~1990) 、生态建筑学时代(1990~),十方建筑正是站在生态建筑的至高点上,放眼中国农村建筑的未来。

世界建筑师大会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创造生存空间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我想这同样是十方建筑的座右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89#
发表于 2009-10-23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

在前人留有脚印的地方

芳草连天任遥望

马蹄已经丰满 明月高悬

道路如霜

歌声在废墟里复活

一个古老的心愿

十方的建筑 炊烟袅袅

转眼千里之外





野花刚刚开过

微风唤起层层波浪

像青瓷 像九月的草原

那长河落日的身影

独坐如禅

从天空 俯瞰万家灯火

给那睡去的和没有睡去的

道一声万福





从来处来 到去处去

当下,一粒种子正在发芽

山岗那边 姑娘 溪流

汩汩潺潺 是谁

借牧童的短笛

给家乡稍一句平安

是谁 在大地上画了一个年轮

许多时候 终点就是起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33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06
190#
发表于 2009-10-25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诗意地栖居

阜山脉像一道骤然凝固的浪涌,簇拥在亮煌煌的阳光之中。我在山坡上悠闲地漫步,秋季阳光耀目的天空下,饱含负离子的空气有着一种温润生命活动的力量,它使我的心情像植被流漾的绿波,在亲切的风景里此起彼伏。远方,庐山的脊背在清晰明澈的天光里,勾勒出一道蔚蓝的轮廓线。坡地上,绿色的菖蒲花起伏摇摆,沙沙地作响。山上吹来的风是柔和的,夹杂着波斯菊淡黄的幽香。

我的眼前展现出静若处子的秘密:许许多多的植物闪耀于路旁,我不能够准确无误地称呼它们。大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它在一个普通山坡上所创造的花卉,我的语言竟表达不出它们的奇异。它们都在奋力地生长,各自奉献和索取充沛的阳光、空气以及水份,达成了默契的平衡。我正在遐想着,高高的树木之上,有一群山雀在欢快地歌唱,它们的啾鸣里洋溢着幸福,我可以想象这歌声有一半是对于这片土地的爱。大地遍行自然灵气,每一块场地皆有其自身特别的品质。幕阜山脉绵延的大地上的水和土,叶与花,还有那声音、气息与微风,把这些品质找出来,人们就会看到希望之所在,这便是外形的秩序。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的诗学》中指出:“比如鸟鸣和微风飒飒等自然之声,虽然悦耳动听,但那都是构成音乐的材料而非音乐本身。声音之成为音乐,必须经过挑选后重加安排。”打造十方建筑也是如此,自然风景尚且不是窝巢,只有通过元素和材料的选择与合成才能够建筑诗意的栖居。合成就是要调节阳与阴之间的平衡和张力——水和山,人类的秩序与自然的道,阳光和阴影,繁华与宁静等等,只有把这些有机地糅合,才能够形成对人们有意义的关系。

十方建筑,追求的是与大自然一次完美的媾和。建筑与自然彼此互动,相依成型,是一种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艺术最细微的展示都是关爱和人类兴趣的证据,自然材料也许能够传达“灵魂影响的情感”。建筑师的力量在于建造这样一处风景:既传统又现代,既开阔又明确,自然美和人工的华丽和谐相处。它将在人文的基点之上传达出关爱的思想,或一种文化。

应该是这样,阳光和微风调节得百般妥当,花香在风中来来去去,如同背景音乐不息地流动。轻风抚动落叶松和笔直的水杉,恍若有情人的窃窃私语,在雨后初晴的黎明或晚霞满天的黄昏,漫步在独到的乡村人家,或屋前屋后的树林,慢摇的枝叶会让你听到,大自然讲述大地的秘密故事。闲遐时光,一个人或邀上三朋四友小坐在打谷场上,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望庐山之外,落霞与孤骛齐飞,其情其景,自有一番况味。

从风水角度看,处高者视野开阔而怡神,居低者饱尝地气而养性。层次之妙,存乎一心。看来家居不在于高低,而在于合宜。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全是因为性情二个字。有时候,建设者的人文关注还真让人感动,他们的眼光透过了历史,揣摩着现在,同时注望着将来。风物长应放眼量表现在它的新农村定位:进则拥揽繁华,退即靠山临水而居。这也许就是乡村生活圈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这个时代的魅力,莫过于商业模式的异彩纷呈;这个时代的隐秘,莫过于商业模式背后的理念角力。模式竟争争的是资源,理念经营经营的是人心。十方建筑理念必将在人心中一遍又一遍刷下它的本色。遥想不远的将来,加盟建设者掏心做个好人细致入微地表现在,赋予乡村建筑以个性以人文的风貌。这些体贴的背后是一颗生动荡漾的心。

作家普鲁斯特有过这样的感受:想到一朵花,甚或闻到花香,会使我们想起往昔的某个时刻,并使我们为了未来而存储记忆。修饰建筑,柔化道路。或盘山腰,或曲山石,或穷水际,蜿蜒无尽,自成佳构。俄尔,微风若有若无,岸柳似静非静,又像一篇优雅隽永的散文。假若有一扇朝南打开的窗户,庐山与幕阜山脉到来的春天该是镶嵌着看的,好比一幅山水画配上了框子。在十方建筑里,任何一扇门窗都打通了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景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常常也关着一部分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