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需要什么
顾朝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顾朝林教授主要讲述的是“北京城市化的思考北京城市化的思考——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他首先介绍了两种城市化过程。他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以来城市化的主要推动源泉;另一方面,经济水平GDP的提高,使城市化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150年相对渐增的城市化过程始终是与它们缓慢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则是和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化普遍滞后交织在一起的,表现为一种“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经济社会演变过程,存在许多方面的涵义和定义,拥有特定的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和空间特征。城市化能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城镇化能促进国家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城镇化也需要消耗巨大的物质资源和能源,尤其脱离经济发展的过快城镇化,会形成人类社会巨大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可以带来人类社会发展,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发展制造灾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城市化驱动机制是混合的,既有政府主导的内力,也有外资引导的外力;既有至上而下的宏观规划将各种资源在城市地区集聚,也有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顾教授还以北京的几次移民潮为例分析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在1995年前后,是以外地来北京务工的人口在北京郊区的聚居为主。他们多从事收集废品、外卖外送等服务业,形成了北京周边的繁荣和服务业的发展。第二次是在2005年之后,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他们大多刚毕业,经济基础较弱,在市区工作,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形成了独特的生活和工作文化。另外对于北京今年来多受诟病的但中心化化城市格局,顾教授也介绍了将来北京将要形成高新技术区、工业区、金融区、CBD等多个中心的发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