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一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丰良3年的绘画历程

[复制链接]

2

主题

601

帖子

28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24
111#
发表于 2009-12-28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南在2009-12-5 20:11:00的发言:

一群老百姓,拥挤地坐在那里看什么呢?原来是在观看当地的戏剧表演。强烈的太阳关从天顶挤进来,爬到观众的身上,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人们的心里送去一丝暖意。站在我这个角度看过去,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我们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空间里面,会带来多少的遐想,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人聚精会神的去观看,这就无形中引导我们不由的走进这个空间去探个究竟,戏台背对着大门,采用了空间设计里面“藏景”的手法,不让其一下子暴露在眼前,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当我们踏入大门穿过戏台下面的过道一股阴凉的感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戏台悬在空中,达到了空间的重复使用。戏台下面的阴暗跟观众席上的阳光互补。《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因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表达了中国传统思维中“气”的概念。而当走出戏台下面的走廊,视野一下变得开阔,刹那间就能沐浴到冬日的阳光。一阴一阳、一挤一松。这瞬间的变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可以闭着眼睛静下来,发挥想象力,好好去感受一下这样的空间。

《门》.作为一个艺术人,就不能像平常人那样去审视世界,换个视角,去挖掘事物的内在美,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去引导世人去捕捉美,给人的心底送去光明。这栋苍老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它的内在声音,但有多少人去聆听...在横路老街一扇普普通通的门,当我们从内心去审视它,重塑它内在精神价值,不难发现其隐形结构,从而造就了它位于物质形态之上的内在实质和价值。门外一年四季不断更换的画面,而门内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又要去思考。“门”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了多少?孕育了多少?



走在石门老街小巷子里,像这样的场景到处都是。脚踏着石板路,走过一个一个得弯道,来到这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远处依稀显现出街道的转角,是那么的神秘,让人忍不住走过去,看看转角那边的世界。古老的街道在阴影的笼罩下,让人捉摸不透,更加突出了它的韵律 。这种转角的运用在建筑里面起到了藏景的,同时也把所有的建筑连成一体。

偶然地穿过一条非常狭小的巷子,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惊现一赋有哲学内涵的枯水庭院,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水井、石头、盆景、树、枯木、天井、入口和阳光,让我在这里矗立了许久。

思考不能停止,上厕所的时候,透过土墙上的洞看到看外面的场景。墙壁上的洞如同取景框,把外面的风景切割成一块块小局部,形成不同的画面,每一幅都很美,强烈的光线射进来,形成鲜明对比。也算是生活的一种小情绪


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眼前展开的是一派大和谐的画面,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大自然一起沐浴着冬日里的阳光,人也不知不觉融入其间,理想的生活,一切烦恼尽随风散去,留下的只有开心、快乐、幸福、充实

用感情在画画的人,赞~~~

Little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77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037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临摹沙沛

临摹杨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9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897
113#
发表于 2010-1-22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有味道。喜欢这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2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179
114#
发表于 2010-1-22 22:08: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设计本来自生活,设计人要师从自然。留意身边的一切!

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一切得失,知足者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080

帖子

75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09
115#
发表于 2010-1-29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上面那几张黑白的!邓老师,不得了啊

[url=http://www.abbs.com.cn/bbs/blog/清晨上网][u][color=blue]夙愿扁舟寒江钓[/color] [/u][/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77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037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3:2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段世间一直都在忙着装扮自己住的宿舍,挺有意思的!一晃在丰良马上就快5年了,5年里自己一直都在埋头学习,没有计较任何物质方面的东西,钱没有挣到,但是收获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地方,接下来的5年得拼命挣钱去了,虽然自己不是很看重钱,但是生活毕竟很现实。本人对设计挺感兴趣,于是就有了个想法,把自己住的房间好好装装,因为只住几个月的时间,就得走了,所以不花费太多的钱,总的下来也就3百块钱左右,够便宜了吧!能住一天是一天,就把它当做自己的一件艺术作品来完成它。现在大致效果都出来了,先放上来亮亮~~~~~



这张桌子是用捡来的四块四开的画板拼成,前面的栏是用水管做的,不到5元,外面用丙烯刷成纯白色,里面用纯色的蓝、绿、橙三块大面,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特别大,为了降低视觉冲击力,在前面加了九根小柱子,之所以用九根是因为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一个特别尊贵的数字,这样在形式上起了美化的作用,又起来缓冲视觉的作用,灯管照过来又形成了特别漂亮的投影,里面在装个灯笼效果更好,。旁边的凳子死学校原来开酒吧弄来的,后来酒吧没有开成也就在一边闲着。桌子上的花瓶是捡来的,上面的花是花了10元买来的,茶具是原来的女朋友从景德镇买来送我的,上面的马灯也是捡的。可以坐在这里上网、喝茶、休息、会客、吃饭等等。

在展墙下面放了很多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坛子和雕像,是我让它们从垃圾一下子变成了艺术品,在现实生活中也未成不是这样,一事物没有放在它恰当的位子上它的优势就转变成劣势,都得找到它们最好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都要尽可能的找到自己的那个契合点,才可以把自己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是我想要表达的

墙面上大小、横竖、黑白错落挂上自己一些作品,这样就不会显得太死板,画都是自己一张张裱好的,都是自己平时画的一些小画

这展台用捡来的两块板子做的,再刷上黑白两种颜色,上面用黑色,下面用白色这样重心就稳了,后面的背景也是用捡来的板子做的,刷成蓝黑两种方格子,形式和色彩上更符合男士的特征,中间的空白留着装一面镜子

这一块主要是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柜和门,书柜用中国红、白、黑这三种三种传统颜色,挂上从破烂店买回来自行车的钢圈,挂的位置也是经过反复考虑的,目的是从形体上破了书柜方方正正的形体,功能上又充当了掩门的作用,但用不失装饰的效果。旁边的的门是自己做的,再刷上蓝天、草地的颜色,在用黑边把收起来


自己很满意的门,上面画上一些中国汉字的笔划,这样有传统的风韵,但又不失现代的感觉

葫芦、装了水的坛子、人物造型,是不是很有哲学韵味,以后在坛子里面再放上一朵睡莲就美了,找不到。可是刚把水倒进坛子,不一会就漏出来了,原来是个破坛子,要想法子修好来。


自己对种状态挺满意的,这我就不说了,表达的是一种禅的意境

哈哈~~~~自己先感觉,感觉挺不错的

这间房可以当我的画室、健身房、客厅、个人展厅和书房。

装扮卧室,先从床边的窗户开始,要用你上面的五种颜色把玻璃贴上,这纸透光的,窗户朝东面,所以每天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太阳光就会透过这五彩纸,形成五彩光映射到床上,想想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看见这些光,多幸福啊!哈哈


卧室一角,这三篮花花了我70块,心痛啊~~~~太贵了


卧室的一面窗户,上面的球是花一个下午,用毛线做的,七彩的星空。窗户旁边的每个纸条上都抄了一首唐诗在上面

关上窗户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白天看窗外的感觉,像不像一个个彩色的音符,风吹的时候这些彩色的音符就开始舞动了



窗户的外观

小书桌,找点当学生的感觉。移动起来比较方便,不用的时候就当展台,旁边的门帘也是自己做的,上面的水粉画当然是自己画的了,给学生的示范画~~~

床头一角,这张画是照着网上的一种图片,用丙烯画的。床也是自己改造的,原来的床睡着不舒服,又特别难看

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77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037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5

帖子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36
118#
发表于 2010-11-3 09:44:00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3

帖子

8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0
119#
发表于 2012-10-17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挺强悍的,给你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