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查看: 258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设计文摘

[复制链接]

83

主题

647

帖子

60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极少主义艺术
60年代的雕塑界,出现了一种共同的趋向,这种趋向形成的风格在历史上被称作”极少主义”。虽然用这一概念来概括这些艺术家的特征不甚完全,但至少显示了其总的特征和共同的目标,即采用极为简单的、通常是几何化的形式,并且具有鲜艳、饱满的”工业色彩”。在极少主义的雕塑中再也见不到浪漫优雅的人物造型,极少主义雕塑家比亨利?摩尔(Henry Moore)、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这样已将人物进行变形的大师走得更远,他们完全采用工业方式,制造简单明了的几何化造型,其庞大的尺度完全反映出新的工业时代的特征。对于对象的抛弃以及用”令人刺激”的方式反映时代,同样也受到了艺术界其他运动的影响,尤其是波普艺术承自达达主义反艺术的思想。

  雕塑的革命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以两个艺术家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人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和英国人安东尼?卡罗(Anthony Caro),他们也成为通向极少主义的重要连结点。戴维?史密斯生于1906年,20年代中期移居纽约并当了画家。他早年曾与德库宁(William De Kooning)有来往,因此他的发展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有相同之处。30年代初,他放弃绘画开始创作雕塑。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转变,因为在他看来,除了空间维度这一因素外,绘画和雕塑从来都不是分离的。作品‖哈德逊河风景‖(图1)像是用金属做的线描,尽管雕塑是以二维平面构成的,但透过镂空的空间看那自然的风景时,作品便带出了无穷的深度和色彩的运动。这段时期戴维?史密斯创作的一系列东西都与风景相关(图2,图3),这批作品大大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规矩,其镂空的开放性预示着新的发展可能。

戴维?史密斯最重要的技巧是焊接(图4),这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年代中期他曾在印第安那州南湾的一家工厂工作,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焊接经验;二次大战期间,他还在申尼克塔底的美国机车公司重操旧业。另一个原因是他对毕加索和朱利?冈查列兹的焊接雕塑十分仰慕(图5)。与之不同的是,自50年代以来,戴维?史密斯在风格和处理上都更加带有工业色彩,工业技术为他提供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在1952-53年创作的‖战车图腾‖和‖罗马大将阿古利可拉‖系列作品中,他开始使用现成的工业部件。他发现通过使用工业部件,可以轻易而迅速地创作大型雕塑。1962年史密斯应意大利安布利亚的斯波列托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在罗马住了一个月。在一间由旧工厂改成的工作室里,他在三十天内创作了二十六件雕塑,而且其中许多都是大型作品。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创作中,史密斯的风格越来越抽象。在一系列大型作品‖zig‖和‖立方体‖(图6、图7)中,艺术家运用立方体和圆柱体来改造建筑般具有观念性的宏大作品。此外,史密斯还十分注重雕塑表面的光泽效果,时而采用抛光的不锈钢,时而选择磨得有些发毛的材料;有时给作品着色,有时只是略施一层清漆。
 安东尼?卡罗被称作史密斯的继承人。1959年卡罗在访问美国期间结识了肯尼思?诺兰(Kenneth Noland)、莫里斯?路易斯和雕塑家戴维?史密斯,这种接触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他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做出决定性的重大转变。”我意识到抛弃历史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美国人让我看到没有障碍和规矩……当了解到雕塑或绘画的唯一限制是,是否它实现了自己的意图,而不是是否它是‘艺术‘时,你会感到极大的自由。”他认为自己在60年代作品的变化是他”努力消除与石膏和粘土相关的任何形式的作品”的结果。他开始用大梁和铁片创作。同时,他与史密斯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与史密斯的作品不同的是,卡罗的作品通常是平摊的,既占据空间,又占地面(图8)。雕塑的底座取消了,每件雕塑都占很大一块地盘,因而对观众而言比传统的雕塑更为直接。史密斯的雕塑常常
置于空旷之中,而卡罗则偏爱庭院空间。作品的尺度及其开放性将观众带入一个色彩与空间的世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涂成单一的色调,而且有意选择使人无法判断质感和轻重的颜色(图9)。卡罗认为自己上色时为了让作品看起来更直接:没有艺术的意图,没有思乡的情怀,没有与某物的明显可感的情感。在他的手里,坚硬的材料却有惊人的柔软之感。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多少有些具象的意味,其匍匐的雕塑从某种角度看上去,就象是摩尔的巨大的女人体被剥了皮之后剩下的骨架。
  卡罗还在圣马丁艺术学校任教,这对英国年轻一代的雕塑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些艺术家大部分是在1965年的”1965:新的一代”展览中崭露头角的,其中有英国极少主义雕塑家的杰出代表菲利普?金(Phillip King)和威廉?塔克(William Tucker)。
  和安东尼?卡罗一样,菲利普?金不满于50年代表达性和人像式的雕塑,与60年代的新美国绘画相呼应,他对自己的雕塑创作进行了变革性的实践。1960年他参观了德国的卡塞尔文献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展出的雕塑充满着一种战后情绪,一种扭曲了的情绪。……与美国绘画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的作品是充满希望和乐观的,大尺度而少内涵。”1962年,金开始用玻璃纤维或金属板制作彩色雕塑,并开始着手作一系列锥形雕塑。这段时期,金曾说他想做正规的结构,因为它可以表达能量和生命活力。”将锥形作为一种巨大而与大地紧紧相连的形状来使用,可以产生一种对扩张效果的最大挑战。”在‖然后鸟儿开始歌唱‖(图10)中,”外锥沉稳的宁静淹没在内锥内部充满动力的活力中”,鲜艳的桔红与黑色之间的对比产生了一种颤动感,使内部产生活力。两个内部摇动歪斜的锥形产生的律动感也加强了这一效果。最里面的锥形实际上是歪斜放置的,另两个锥形则是通过开口的不平稳而产生歪斜感。两种色彩的对比给人产生一种有五个圆锥的印象。金的形状一眼看去如此简洁,但在脑海中的形象则富于内涵和感情的力量,十分简洁的几何形似乎被赋予了生命。

在材料的选择上,金更中意色彩鲜艳的玻璃钢。鲜艳的色彩生产动感可以强调形状的运动感,色彩与形式的相互影响使得作品充满活力。选择这样的材料,其中的含义十分有趣:塑料是人造的,可以使它具有任何性质,它可以染成任何颜色;它与强调”材料真实性”那个时代的木头和石头都大不相同;它也不带有工字钢和钢片的那种工业味,如果说塑料有什么含义的话,那就是意味着一种文化,一种其中的一切都可随意使用的文化,一种只是与展览活动相联系而不与永恒事物相关的文化。
  塔克作品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一部分艺术家的倾向,即这些人的雕塑作品几乎都是趴在地上的,作品放置在视平线以下。他的‖四部分的雕塑‖是四个大而洁白无暇的圆柱体边靠边地躺在地上。‖孟斐斯城‖(图11)也是如此。朝着这个方向更极端发展的是戴维?霍尔(David Hall)。他的雕塑是一些只有脚背高的金属板,作品*使人觉得另有一块地面悬浮在真正的地面之上,而其形状给人一种与房间的真实透视相冲突的透视感。
  在美国也活跃着一批极少主义雕塑家。首先要提到的是当过建筑师的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他生于1912年,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设计所当过学徒。自1940年到1960年的二十年间,他积累了建筑方面的许多实践经验。直至1960年,他才真正开始他的雕塑生涯。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无法再忍受建筑的不纯粹,设计师总是在人们的使用和需要的压力下不断妥协而改变设计。
  史密斯认为他自己的雕塑”是连续性空间坐标的组成部分,在这空间坐标中,虚空与实体由同样的成分构成。由此观之,雕塑可以看作是原来连绵不绝空间的中断,你如果把空间看成是实体,雕塑作品就是实体中的虚空部分。而我希望它们又有形体又有外观存在。我并不把雕塑看成是其他物体中的一件物体;我把它看成是隔绝在自己环境之中的存在。”做建筑师的二十年生涯的痕迹,无疑会反映在他的雕塑作品中。这些作品常常是由长方形盒子拼在一起组成,有时候也使用各种各样的四面体(图12)。如‖游戏场‖(图13)的造型令人回响起泥砖墙砌的老式建筑。


庐山上的道长,下山云游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47

帖子

60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6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感性设计 (摘自中国设计之窗)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人们在创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从此有了生命力。人们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这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观认识,一般称为认识的感性阶段。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的信息,如常提到的产品功能、材料、工艺等;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前者是产品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更多地与产品形态生成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形态大多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面孔,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提高,物产丰富,许多日用产品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许多产品不仅以“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去争取市场的份额,而且在外观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

其实,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的感性要更多于理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冰冷而机械味十足的“不友善”的产品可以说是生产者强加于人们去使用的,是违背了人的本性而不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习惯的。 在众多种类的产品中,作为制造和修理产品的手工工具更具特殊的地位。因为,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进化史就与手工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息息相关。手工工具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猿人时代,因此手工工具比其它产品与人关系更密切。而现代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基本沿袭历史流传的尺寸式样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使用不便、制造粗劣、工效不高、容易致伤或长期使用将引起疾患等问题。这些缺乏科学运用人机关系研制的产品自然与人是不“友善”的。

因此,研究开发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产品、“爱不释手”的感性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但在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与产品功能、制造工艺相比,产品的感性设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捕捉人类感性领域的物理量及感觉量是个难以定量的系统。

对此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研究。
一、感性设计首先应表现出使用产品时的指示性。即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程序等。
( l)通过造型形象相似性暗示使用方式。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而且暗示它的使用方式 许多水果或切菜刀把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
(2)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暗示使用方式。如旋钮的造型利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 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
(3)通过产品的表面肌理和颜色暗示其使用方式及提醒人们的注意。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种称为肌理设计的设计使产品尤其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之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色彩在感性设计中更具重要性,如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性的精密严谨感。
二、感性设计还应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及趣味性等方面。
(1)通过造型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象征。技术象征是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通过产品形态表现出来以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使人感到技术的精确。具体到产品设计上就是要处理好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方面的关系,并要把握好产品的感知精度。
(2)通过造型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档次表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这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体现。如标志“布劳思”象征剃须刀无以伦比的档次,还有象征物主的富有和地位但仅作计时用的金表。
(3)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安全感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感体现在使用者的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的、整体造型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在生理上绘人以安全感。
三、感性工具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机工学和美学的成果,科学地增加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
(l)通过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设计来体现产品的感性。如良好的工具把柄设计使对受压不敏感的手掌和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处来承受力的冲击,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了局部压力强度;有些工具的握柄上做了指槽,这种固定了手指位置的指槽反而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手感好”。

(2)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大产品的感性成份。在选择材料制作产品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件时,不能仅以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作为尺度来评价。研究指出,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属、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来说,与人类越接近的东西,越令人感到亲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3)通过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表现产品的感性。产品之美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合理的人机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美和由外观形态产生的外在美。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优美”其丰富的内涵也包括了变化中的审美因素,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与产品视觉形象的和。谐化为审美因素。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
(4)通过对物的生命现象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产品感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法。物体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物体形态的生命力实际上是物体本质的外泄形式。

在产品的感性设计中,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功能明确、材料合理,而且产品的形态要有如自然界生物的内在生命之神韵。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讨:
(l)研究并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命循环过程(即孕育、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转化)及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物体形态的方法:
a.创造力动感; b.创造对外力的反抗感; c. 创造生长感; d.创造整体感; e.打破朦胧感等。
产品的感性设计是个复杂的系统,可以相信,产品的感性成份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感性产品设计也对设计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它无疑是对设计师素质的一种挑战。


庐山上的道长,下山云游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47

帖子

60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6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来源:木本本设计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贺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 . 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二 . 绿色设计的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庐山上的道长,下山云游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47

帖子

60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6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管理课程与教学探索

——邓成连
前言
设计管理课程列入高等教育之教学中实有其实务上之必要性,英国CNAA(1992)指出适当地善用管理设计力(design capability)将有利于工业的复苏,而美国设计管理协会之研究主管Freeze(1992)强调:管理教育者亦渐了解将设计视为企业资源的重要性,而在MBA之课程中加入了设计管理课程。pratt学院有鉴于设计实务中设计管理之重要性,则为具设计实务经验之设计师开设设计管理硕士之课程。
本文收集英国Leeds、 Leicester、 Kingston大学之设计管理课程, Coventry与Staffordshire大学在企业界开设之设计管理课程;以及美国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与The Universitv of North Carolina为MBA学生开设之设计管理课程,pratt学院为设计师所设立之设计管理研究所之课目等,作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之比较分析,期了解目前设计管理程课教学的主要重点与方式,提供设计教育界开设计管理课程时之参考。
设计管理教学目的与目标
教学目的因学生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以MBA之学程中加入设计管理课程为例,其目的旨在协助MBA学生能在组织架构下了解设计与管理设计(Blackburn & Chapin, 1994),考虑学生所需要的设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利企业的成功运作(William son, 1994)。另针对设计背景学生的课程则旨在培养设计专业人仕自己专业实务的管理以及确认能胜任企业环境中之领导角色(Pratt, 1995), Bruce与Davies-Cooper明确指出设计管理课程之两种型态:一为将设计管理列为现行管理课程的一部份;另一则是将管理注入设计课程中,她们并针对不同人仕所开设课程为例说明其不同的目的。
1.对市场人仕的设计与管理课程,其目的为:
?增加视觉的感知度。
?传授设计程序的知识。
?培养设计管理技能例如设计审查与设计规范。
2.对设计师开设之市场与管理课程
?介绍管理概念、工具及技巧、例如竞争者分析与企业企划。
?了解管理角色,
?洞察管理语言。
现行设计实务之执行需要交叉背景(inter disciplinary)及不同多背景(multi-disciplinary)人员之组合,包括设计师及其他非设计人员以完成设计的工作,而设计师被指派为设计小组负责人或设计经理时,大都缺乏有效管理的技能与训练,以因应目前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若将此职位交於无设计经验的MBA管理人员时,则发现其虽具管理资格,但却不具有指导设计决策与建立设计政策与策略的能力(Pratt, 1995),因此对设计人员而言,设计管理课程似应较侧重管理知识的教授,而对管理人员则应侧重设计知识的认识。
综合Leeds、 Leicester、 pratt等校之教学目标,设计管理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1.影响创造与创新的要素; 2.产品与生产、设计间之相关性;3.设计程序并对设计提供支援系统;4.工业创新者与工业设计师所从事工作之性质:以及5.与设计相关的各种法律保护,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下列之能力:1.拟定设计策略之能力;2.决定设计政策之能力;3.撰写
设计专案规范之能力;4.监督与控制设计专案进度之能力;5.界定、分析设计问题,评估设计资讯及评价研究方法之能力; 6.选择设计师之能力等。总体而言,设计管理课程之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企划、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管理等管理设计的能力,其中未涵盖设计组织,且并非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执行能力。
设计管理教学内容
设计管理课程之教学内容是以设计与管理相关之课程为出发点,进而以设计管理结合之课程为主干,各校之课程因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之不同,而在课程内容之著重点亦有所不同。本文以设计(D)、管理(M)、设计管理(DM)、设计相关(Dr) 以及其他(O) 五大分类分析各校课程内容之取向。设计(D) 系指在设计系属核心之课程;管理(M)则属企管等商学系之课程;而设计管理(DM)则是设计与管理双学科结合之课程;设计相关(Dr)则属以设计系之非核心课程为范畴;而无法归类者则列为其他(O)。依上述分类为原则并以课程名称为单元作大略之分析,可了解课程内容的大致方向(见表1)
学校名称 DM Dr D M O 备注
Michigan 3 4 10 0 0 美国MBA课程
North Carolina 5 1 7 0 0 美国MBA课程
Pratt 3 2 1 2 5 美国DMP课程(Design Management program)
Leed 5 9 5 6 0 英国DMS课程(Diploma in Management studies)
Leicester 4 0 2 0 0 英国MBA课程
Kingston 3 0 2 1 0 英国postgraduate Diploma in Marketing
Stafford 5 6 4 2 0 英国企业合作课程(In-company Course)
Covertry 12 16 2 6 0 英国企业合作课程(In-company Course)
Bruce & Davids-Cooper l6 9 5 2 0 英国设计管理课程综合

由表1发现各校之课程类别分配并未尽一致,但在管理科系与设计科系之设计管理则有较大的区别,以美国为例Michigan之MBA课程中之设计管理则未列入管理之课程;而在Pratt之设计管理研究所则以管理课程为重点,而英国方面虽有商学系及为企业界开设之设计管
理课程但其课程分配则较未能区隔其特征,Bruce与Davids-Cooper(1994)曾作详尽之分析与整理英国之设计管理课程,其中以设计与管理结合的课程为重点,而设计与设计相关之课程为辅,而管理直接相关的则较少,显见其重点在于将设计与管理作适切结合,以建立设计管理之主要课程,另综合各分类之内容则列于表二,可为教授设计管理教师作教学内容之选择。
设计管理类
?设计管理基本概念
?设计资源,引进设计,相关人员与设计观点
?设计政策
?设计策略(公司、产品、市场)
?设计稽核,设计评价
?设计组织与相关成员
?设计规范,设计标准
?设计作业管理
?设计专案管理
?设计程序管理
?行销设计
设计类
?设计概论
?设计之定义、特性、要素、型态与类型,设计与创新,设计技能与训练,设计与人体工学、美学、功能及材料之关系
?设计工业:专业设计师与设计顾问
?设计程序,设计活动之特性,设计程序之要素与阶段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企业设计基础
?公司识别设计,传达设计,包装设计与品牌设计
?公司建筑、设施、办公室、零售站之设计与识别
?实务设计实习
管理类
?企业环境介绍
?投资评价概论
?事业企划与策略
?创新管理,风险管理,品质管理
?专案管理与财务
?市场与行销
?新产品策略,产品政策与创新,产品生命周期
?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新产品管理与开发
?管理决策,领导与小组建立,领导与行为模拟,胁商
设计相关类
?设计的工程面为生产而设计,生产系统的影响
为安全而设计
标准(Standards)与使用
工业设计与同步产品开发
工业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
CAD/ CAM/ CAE
?设计的法律面:
设计法,设计法之事物,智慧财产权,合约与执照
?设计的未来面:
设计前瞻性,设计的趋势,整合企业与设计趋势,设计预测
?设计的社经面:
社会、道德、伦理,社会责任之设计,设计之社经背景,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
?设计之商企面
企业背景中之设计,全球市场与文化之设计,设计之商业价值检视国家、文化与公司对设计之差异性,设计程序中之市场、使用者与技术研究
?创新、创造与设计间题解决技巧:
分析性与创造性,创造力,创造力之技巧与障碍,创造力与创新的推展,创造设计风气与思潮
其他类
?企业资讯系统与研究方法
?企业史
?商事法
?管理用电脑
?广告与促销

设计管理教学方法
设计管理教学除以传统讲评及讨论、个案研读与分析为主外,Leeds 亦侧重学生为主导之讨论,由学生作与设计管理相关之研究报告并主持与引导其他学生之讨论,分析之个案大都取材自美国设计。管理协会、英国空中大学及 CNAA 所发行之个案研究报告为主要教材,唯个案研讨属过去之情势及别人之经历,学生之体验与实务应用较不易深入,因应此缺失之设计管理的新教学方式则有所谓之角色模拟、交叉专案及设计稽核等。
角色模拟:此教学方式在大部份的学校均有采用,Bruce & Davids-Cooper(1994) 称之为新产品开发角色扮演,其方式为学生在一新技术之前提下各自扮演产品设计、市场、生产、企划与财务各科人员,并执行在设计与开发新产品中各不同人员所应采取之行动与事务。North Carolina 大学则由学生演练市场、生产、管销与设计等不同经理之角色,由各种角色之不同观点发展出一消费者用品之评断标准。Michigan大学则以设计管理角色:监督者、研究者、倡导者、客户、管理者、评论者作设计管理模拟。
交叉专案:交叉专案系组合管理系学生与设计系学生共同设计一新产品,由相互合作支援及相互评鉴中,实际体验二者之合作关系、工作分配以及设计活动的进行实务。其进行方式,系由管理系学生准备并提出设计规范,交与设计系高年级学生进行设计,并且负责管理设计专案,执行设计进行之讨论、决策以及作最後设计结果之评价;而设计系学生除负责设计外并对设计规范与管理过程作出评价,交叉专案之执行除结合设计系与管理系不同背景之学生外,在专案执行之指导方面宜采管理系与设计系之教师的联合指导方式,而引进专业设计师与设计管理师作实务方面之说明与引导亦有其必要性与优点。
设计稽核:设计稽核系由目前市场上选择现有产品作分解,分析其内部与外部之要素,界定其设计评断标准与特性,提出其稽核报告,并进一步建立新的评断标准及提出可能之解决方式,以作为设计企划及设计规范书写之练习。由现有产品实务之探索,可使设计管理之模拟更形具体,令学生之体验及将来之运用更为务实。
结语
设计管理课程之规划,应视其教学对象之背景以及未来学生在设计管理上之运用为主要依据,而在教学之内容方面设计系尚应较偏重管理方面之课程,惟管理类课程应与设计相结合使其更符合设计之实际需求,因而设计加管理的课程,方是设计管理之主要核心课程。相同地教学方式之个案研讨及交叉专案均应以设计加管理之理念予以进行。本文对设计管理课程之初探,虽不尽完善,(取样仅九家学校而其课程基准亦不尽相同,为以课程名称分析单位,未列入授课时数与学分数等),但其结果大略可看出设计管理教学之概貌,期为台湾设计管理教学提供参考。

庐山上的道长,下山云游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3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9
5#
发表于 2006-5-28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时常发些好东西大家看看,真的不错!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2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179
6#
发表于 2006-10-30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顶上
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一切得失,知足者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88
7#
发表于 2006-11-12 23:28:00 | 只看该作者
好 真是好东东 顶了
本非笼中鸟,本非池中鱼;本是九天凤,本是深海龙; →严 伟http://www.ztbs.cn/dispbbs.asp?boardID=68&ID=57274&page=1 余工手绘日记余工每日画剑桥微博:http://weibo.com/yujingg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5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6
8#
发表于 2006-11-26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错,我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