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色彩稿"定型后,就开始画"正稿",要保持小色彩稿时的新鲜感受,强调迅速的、鲜明的整体感受。在把握色彩的同时,要注重形体刻画,要把握好色彩与形体的关系,在作画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所侧重。①起稿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解决好构图比例、结构造型。总的讲,就是解决形,起稿可用单色画线,但是所用的单色,一定要考虑到对以后画面的作用,用与画面色调协调的色或对比的色都可以,但是不要太浓、太艳。因为用很浓、很艳的色线对下一步布置大色会有干扰。这个阶段,用的时间不要过短,一定要沉稳的进行,做得从容充分(如果全过程用三个半小时,这一段可用20-30分钟)。②布置大色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色的问题,因为在起稿阶段已对形有了把握,所以这个阶段可放开胆子铺色,眼观全局,大胆落笔,要迅速、果断地把大的色彩关系布置上去,在上每一部分颜色时不要犹豫,尤其是对这块色的对错还拿不准时,可先不去理会,等其它色块都上去了,再做全局性的调整,因为色彩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构成整体关系时才能认定是否适当。这一阶段切忌局部的过多变化,一切都是大的。大的色块、大的变化,至于局部的具体变化可放在下一步。这一段是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画面的基调及大块色的分布,这一步做得好,就使这幅画有了成功的基础。这一段用的时间可在6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在补色时,即使破点形也不怕,因有了形的根基,下一步再收回来也不难。③深入刻画阶段:这一阶段是形色结合的,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时,要笔笔落实,形色都要具体,这就要求观察要深入具体,要看到细微的形体关系及细微的色彩变化。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不要做否定性的覆盖。要在调整中深入,不断的充实大关系,防止破坏已形成的大关系。这一段可用一个半小时。④结束前的调整:在接近完成时,要离开画面站在远处,审视自己的画,发现必须调整的毛病,比如在画面中哪些地方画弱了、可加强,提线。哪些地方画多了,可减弱……使画面更完美、生动。这一阶段可用30分钟时间。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大局已定,改动调整,一定要慎重,不可大动。作画的原则,就是整体地推进、比较进行。"整体"并非这一笔、那一笔地去画,而是要画此顾彼、画此为彼,彼此间相对比、相联系。因此,整体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比较调整而得出的。在此特别要指出是整体的色彩观察及表现是基于整体的造型因素基础之上所体现出"色"、"形"不可分的道理。 在静物色彩写生课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是从理论上教会学生,而应在课堂中和学生一同练习,教师在每一堂新课要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揣摩。这对学生是颇有益处的。通过和学生共同写生,就会及时发现教学的难点,并示范以解决,而对于学生不懂之处的提问,以自己的作画过程给以回答,整堂课中师生同画,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扬长避短,不断自我完善,才能使教学更加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