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家

标题: [原创]焦点:远足巴黎艺术采风之旅——缅甸写生专辑 [打印本页]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09
标题: [原创]焦点:远足巴黎艺术采风之旅——缅甸写生专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13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写生之旅缅甸行

(梅曙平 报道)为了加强水彩与手绘艺术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普及水彩与手绘艺术,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发起远足巴黎艺术写生之旅活动,2010320日到331日,学院组织一批知名水彩画家和各大院校参加庐山艺术特训营特训的优秀班主任和助教去缅甸进行为期10天采风写生。这次缅甸之行是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新长征活动的又一出重头戏。

参加这次到缅甸写生的有杨健、平龙、陈飞虎、刘晓东、龚玉、陈万里、傅凯、郑重等著名水彩画家以及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执行总裁尚龙勇、执行副总裁邓蒲兵,刘文婷等11位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参加特训的优秀班主任、助教一同出国采风。320早晨,大家在广州白云机场会合,飞往缅甸首都仰光。北京时间1215分到达目的地。

画家一行到达仰光吃完中饭,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写生活动。仰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远远看过去,大量的佛教建筑、旧时代殖民风格的建筑掩映在棕榈树等热带植物丛中,让人有一种亲自自然地亲切感。那些建筑造型独特、色彩鲜明,充满异域的情调。大家在采风过程中,真切体验古老建筑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感受浓郁的缅甸风情。

下午画家和班主任、助教们有的去仰光大金光寺采风,有的依据自己的视角,在充满风俗民情的老街道上,进行了写生。仰光同缅甸的其他城市一样,充满了浓郁的佛教氛围,很多建筑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路上,但见佛教建筑与民居相互比邻,僧侣与市民打成了一片,晨钟暮鼓的颂经声,与集市的叫卖声糅合成在一起,自由一种况味。

画家一行在写生创作的同时,深深感受了缅甸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将通过线条和色块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集中体现。大家将在仰光写生3天,接下来将要去缅甸曼德勒、蒲甘等文化名城零距离地描画茵雅湖、波芭山、曼德勒山等地的优美风光,感受更加浓郁的地域文化。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0

阳春三月,油菜花在和煦的暖风里荡漾,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特邀画家与优秀班主任一行20多人,

乘专机踏上了缅甸的里程,他们将在那里进行为期10天的艺术写生活动,这是远足巴黎艺新长征

的又一次出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3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5

3月20日,大家在广州白云机场合影留念。北京时间8点50分他们将乘飞机飞往缅甸首都仰光。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8

出发前大家纷纷在机场照相留念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2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31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39

在飞机上,大家心情比较激动,这是一次艺术的全新体验啊!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0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1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1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2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3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4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6

经过4个小时左右的飞行,大家到达仰光机场,这是摄影师在机场抓拍的一组镜头。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7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8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4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50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53

在仰光机场,一个外国团队在合影,郑重老师,一时兴起,跑上前去加入,并嘱咐摄影师一定要发到帖子上去。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55

仰光城市远景,在住宿的旅馆里,俯瞰仰光,但见绿树丛中,建筑别有特色。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56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0:58

在仰光的烈日下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写生缅甸行报道之二

322,是画家和庐山国际艺术特训营艺术采风团到缅甸的第二天。虽然是时节刚刚过春分,但缅甸的气温已经达到37度左右,画家和特训营的班主任们没有因为高温而有丝毫的松懈,一大早,大家吃完早餐就背上画家开始集体到仰光大金寺写生。

画家们带领班主任在大金寺附近民居比较集中的地带各自选择自己写生的对象,平龙老师第一个架上画家,开始他的第二幅水彩画的写生。刚开始还比较惬意,到处是当地人热情的笑容,看见许多班主任没有带凳子,他们还主动提供帮助,一些老乡还饶有兴趣的看画家们画画。平龙老师打坐在一家庭院的门口,院里种满了各种花卉,一朵白色的三角梅斜斜地伸出一缕花香,几匹悠闲地小狗自由自在地在面前嬉戏,一切都是那样和谐,那样云淡风轻。可是不一会儿,太阳就渐渐有了火辣辣的意味,平龙老师和几位班主任都暴露在烈日下,一晒就是近2个小时,那份辛苦可想而知。杨健老师腰部有些酸痛,可是他创作的热情很高,一上午便创作了2张水彩,杨健老师给自己下了任务,22日要画4张,这意味着他必须在高温烈日下不断寻找视点,要在低矮的凳子上坐上将近8个小时。陈飞虎老师在大金寺附近找到感觉,画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龚玉老师也在烈日下坚持了很长时间,直到一副水彩完成才到树荫下稍事休息。李杏老师一大早就背着重重的画夹出门,直到傍晚才回到旅馆,一到旅馆就坐在沙发上不愿动弹,炎热的天气使他看起来是那样疲倦。李杏老师说为了完成作品,中午将就地在路边小摊吃了一顿便饭,但卫生条件不好,他真怕吃坏了肚子,明天到蒲甘要坐10多小时车,那样就麻烦啦。傅凯老师画了几张几句当地风情的钢笔素描,轻巧可人。刘晓东与郑重老师画了几幅水彩,他们对高温也不怎么适应,可是写生的热情比气温还要高。尚龙勇老师和邓蒲兵老师,还要辛苦,一方面要坚持创作,一方面还要协调大家的住宿和形成安排等一系列事务。班主任们都是经过特训的优秀学子,他们经过远足、荒岛的磨砺,这点高温对他们没有一点影响,他们与画家一起勤奋写生,按时按质的完成定下的创作目标。

在写生之余大家还游览了仰光的佛教圣地大金寺。大金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之一,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始建于2500年前,金碧辉煌的大金寺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缅甸的佛教文化。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据了解,在缅甸4640万人中,80%以上信奉佛教。佛教崇尚建造寺庙佛塔,因而缅甸全国佛教寺庙林立,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3-26 01:02

大家下飞机后在餐馆用餐,缅甸的伙食可不便宜哦!


作者: 鬼谷子    时间: 2010-3-27 11:10

作者: 体力生    时间: 2010-3-29 11:03
团结就是力量
作者: 春初    时间: 2010-3-30 11:24
燕草如碧丝
作者: 高速    时间: 2010-3-31 09:13
亭怀辛大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4

缅甸少女,民族服饰鲜明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5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7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7

缅甸风光——情人桥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8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2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0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2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2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3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3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4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3:35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37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38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48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49

仰光著名的大金塔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52

大金塔入口处,恢弘的气势,顿见繁华!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54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4:58

在仰光的第一天,大家在大金塔门前合影留念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02

在仰光的第一天,刚下飞机,大家便在大金塔附近写生。缅甸风情深深吸引了大家。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11

缅甸仰光的建筑,很有地域特色!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14

与缅甸小朋友合影,当地人很和善,与他们合影,满目都是微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18

阿尚也很喜欢这些听话的小朋友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19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23

缅甸建筑用色很奔放,鲜艳的色彩是他们的喜爱!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25

当地人头顶物体水平很高,她们总能保持奇妙的平衡!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28

奇异的建筑,随处可见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5:31

色调鲜明的建筑,饱和而明亮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05

仰光街道边的小院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旱季与雨季。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08

仰光的建筑,边走边拍,咔嚓声中,定格不少的别致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10

缅甸的城市建筑与乡村建筑反差之大,让人唏嘘,典型的城乡差别啊!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12

仰光的建筑大多都有些历史,其中的城南旧事,说来定然让人心动。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15


缅甸80%公民相信佛教,每个孩子长大成人前要出3次家。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17

仰光绿化很好,房子大多掩映在绿树丛中。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19

走在仰光街头,如果不是火辣辣的太阳,让人难耐,其他都是很有韵味的体验。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1

阳光下的仰光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2

在建筑与建筑之间行走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3

墙上的缅甸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但他觉得这样的照片有意义。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5

当地流行的游戏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7

椰子,清凉甘甜,在仰光的骄阳下,喝椰子是享受啊!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28

太阳下的集体行动,椰子的魅力是有前提条件的哦。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30

拉开了第一天写生的序幕!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32

缅甸行程

2010.3.20-21仰光:

320-1030(缅甸时间,以下同)抵达仰光机场,1230入住《如斯娜》宾馆;下午附近写生。

321-上午在大金塔,下午在唐人街。

2010.3.22-24蒲甘:

322-900仰光出发,1900抵达蒲甘,,晚餐观看木偶表演,21时下榻《德辛卡丹》宾馆。

323-在伊罗瓦底江畔罗卡南达塔等四座特色塔逗留后,下午在村寨写生。

324-去村寨途中幸遇数家少年出家仪式,然后在村寨绘画。

2010.3.25-28曼德勒:

325上午10时从蒲甘出发,傍晚在曼德勒友谊酒家用餐,晚2000下榻《曼德勒笇》宾馆。

326参观吴本柚木长桥,在附近写生、绘画。

327移居长城宾馆(格内戈),参观古皇宫外围(幸遇缅甸建军节67周年庆典)。

328继续一天写生。

2010.3.28-31仰光。

329回仰光,晚下榻四星级《英亚勒》宾馆。

330在仰光自由写生

331启程回国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1 16:36

在前往蒲甘的路上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艺术采风团赴缅甸写生报道之三

(梅曙平 报道)322庐山西海国际艺术采风团一行出发前往缅甸古城蒲甘。从仰光到蒲甘有近11个小时的路程,大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变枯燥的旅程为风情采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沿途的风俗风光,并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一些难得的际会。

因为缅甸居民大多说的是缅甸语,交流很不方便,为了使这次采风活动能够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大家经过商议请了一名当地导游。导游姓杨,祖籍是云南人,她自己出生在缅甸,会中国和缅甸两国语言。导游的到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大家进行人民币与缅甸币的兑换,按市场行情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4000元缅甸币。因为旅途时间长,大家提前一小时吃早餐,缅甸时间8点多钟开始登车出发。

一路上,大家都有些失落,因为缅甸3月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属于干旱气候,沿途上没有大家想象的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只有零星的一些树木,大多是黄土风尘,以及稀疏的灌木。沿途很少车辆,一条寂寞的马路,几乎只有我们一辆车在孤独前行,跑了长长地上百公里也难以见到一座像样的村庄,更没有田园牧歌的情调,大家顿然就有了心理的落差,那荒芜的原野让人唏嘘不已。

路在车轮下延伸,时间在缓慢地滑行,未了使旅途变得不那么难耐,大家在车上表演起节目,首先由平龙老师唱了一首《上海滩》,接下来杨建老师、陈飞虎老师、龚玉老师、尚龙勇老师、邓蒲兵老师等都一一都唱了自己认为比较拿手的歌,傅凯老师与杨健、龚玉、陈飞虎老师合唱的《沙家浜——斗智》片段更是使车厢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班主任们见老师们兴致这样高,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进来,展示了各自的歌喉,特别是三位女同学,率先走向车前,表演了节目,一时间,歌声、掌声充满了车厢,大家在互动的欢悦中忘记了长途跋涉的疲劳。表演完节目,杨健老师还将手机里的歌声通过导游的麦克风放给大家听。

不知不觉中,车子到达了一个叫亚丁妹的小乡镇,这里是缅甸盛产葡萄的地方。大家纷纷下车活动一下筋骨。平龙老师看见很多当地老乡在卖水果,他们有的在路边摆摊,有的头顶着托盘在车窗下叫卖。平龙老师在一家摊子上买了一个木瓜,剖开后,许多人都分到了一片,木瓜的籽深黑色,看上去像绿豆,木瓜比较硬,吃起来味道很淡,不怎么甜,水份也不多,就是说不怎么好吃,但营养可能比较丰富。这种水果每家餐馆都作为主打水果推出,看来在缅甸产量比较高。

晚上850分左右,终于到达了蒲甘。这时辰,最能撩拨大家趣味的是餐馆里表演的木偶戏。木偶戏代表缅甸传统舞蹈,有一千多年历史。表演的时候幕后有一支简单的34人组成的简单乐队,一个吹唢呐、短笛,一个打手鼓控制节奏,还有一位负责念开场白和唱词,同时还有铜钹和打竹板,在唱念的旋律声中,一个或几个人用手控制13根绳子牵动木偶进行各种表演,木偶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滑稽的因素在其中,动作灵活而富于戏剧性,有很强的观赏效果,如果申报的话,应该是缅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的游客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对木偶都很感兴趣,现场不时爆发开心的笑声和热情的掌声。

夜色中,大家与蒲甘融为了一体,明天必将是一个精彩的艺术采风之旅,大家对这座古城充满了期待。


作者: 老样子A    时间: 2010-4-1 19:38
庐山艺术特训营师生缅甸写生采风团,历经十二天于昨天回国,这次采风活动组织有序,师生们情绪高涨,积极创作,感受良多,收获颇丰,先发我自己的四张水彩小品,以供观摩:






作者: 蒙古包    时间: 2010-4-2 10:58

这些图片展示了缅甸的风土人情,值得纪念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38

在去蒲甘的路上,沿途看见的缅甸农村风情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41

缅甸乡村房子很简陋,芦苇席子作为房屋的墙体,茅草作为屋顶,屋内仅有一到二张床,清贫的

生活,纯朴的乡亲,让人难以忘怀。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44

乡村的孩童相当可爱,他们有阳光一样的笑容,纯真而随和,给他们照相都很配合。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47

乡村风貌,放眼望去,宁静祥和,可是深入进去,便感受到他们的清苦,他们不容易。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49

吊脚楼

——缅甸手记之二

我看见阳光饱满的从树梢落下

砸在芦苇编织的墙上

仿佛有一种炸裂般地叩问

陷落进牛车深深的澈印

门窗迎接南来北往的风

几代人的呼吸重重叠叠

像今天的灰尘覆盖祖母时代的灰尘

硬板床上辗转的目光

不经意地扫向墙头花花绿绿的明星照片

集体的无意识,在审美之外

饥渴的后面淡薄着饮食男女

农事之外的话语

没有欢喜,没有忧伤

犬齿交错的茅草屋檐与落日平行

光线自残缺的孔隙中狼奔豕突

明亮的下面是晦暗,这晦暗

像炊烟熏黑的油渍一样延伸

凝滞迟缓,投下铅一般的重量

当我们拿着相机,背着画夹

经过光明与阴影同在的一个个院落

衣襟上都会沾上这样的晦暗

它有我们江南苔藓一样的细微

秦砖汉瓦的灰白和街巷青石的冰凉

刹那间,我们中许多人正在认为

吊脚楼的夜晚,月亮总是顺着筛子一样的漏洞

潮汐似地蜂拥而入。最先打湿的是光滑油亮的凉席

然后将一个个赤裸裸的睡梦淹没

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次第曝光

窗外,穿堂而过的晚风,摇落森森细细的斑驳

像明清的铜钱。不知被谁无意间捡拾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52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采风知缅甸写生报道之四

(梅曙平 报道)323日上午,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写生采风团一行,在缅甸的古老城市蒲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写生,这是一群艺术人与一个陌生的异国城市面对面的对话。

清晨,大家早早就起了床,吃过旅馆提供的早餐,首先游览了蒲甘的古迹。蒲甘被人们称为万塔之城,沿途大大小小的古塔有几千座,据了解这些古塔都是为了礼拜佛祖而建造的,在缅甸有80%人信奉佛教。历史上每一位皇帝登基,都要建造佛塔来纪念,由此在民间也兴起了修建佛塔的风俗,一些大户人家遇上庆典,也纷纷建造佛塔敬佛,就是一些比较贫困的百姓,也省吃减用,积攒家资修建佛塔,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塔林。

大家首先来到位于伊落瓦底江边上的罗卡南达塔,据说这座塔里安放有佛祖的舍利。金光闪闪的佛塔高耸在日夜奔流的大江旁边,接引四面八方虔诚的目光,前来拜佛的人抬头望见佛塔的巍峨,目光顺着塔尖一直融化到蓝天里去。此情此景就是远方来的客人也会风动心也动。大家纷纷要求在佛塔下照相留念,他们认为这张照片最能代表缅甸风情,因而我也很用心地为大家服务,我不愿因为我的怠慢给留念的美好留下遗憾。问题是别人都留下美好的记忆,我自己确实做木匠的没凳子坐,做鞋匠的没鞋穿,没有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接下来,大家又来到达马亚沙卡古塔群落。登上达马亚沙卡古塔,放眼远望,在广袤的平原上,佛塔林立,每座古塔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渊源。红砖砌筑的佛塔,在素面朝天黄土原野上,是那样庄严,似乎有一种神秘得氛围洋溢在这人烟稀少的野地之中,让没一个走进它的人,心里猛然一紧,就是不信佛的人,也不愿胡乱说话,因为这也是对异域文化的一种敬重,至于是否多少也有些敬畏心理,就不得而知,也许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敬神如神在吧!古塔林在空寂无涯的原野上,肃立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信仰。

依然是在塔林里穿行,大家来到了蒲甘体积最大的塔——大玛洋基古塔。据导游杨女士介绍,这是缅甸第四代皇帝建造。时间大约是在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走过大玛洋基古塔,大家惊讶地进入了蒲甘最高的古塔——达并娅塔。据说是缅甸第三代皇帝所建。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佛塔原本有4000多座,因为千年的征战,佛塔遭到了毁坏,现在还剩下2300多座。当地老人说:蒲甘地处枢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战事频繁,在战争中佛塔有时也要成为统治者权利的牺牲品,有意思的是,那些在战争中毁坏过佛塔的将军,在获取政权后,同样会信奉佛教,并且让他的臣民虔诚。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缅甸时间12点多,大家集中到一家祖籍是湖南衡阳人开的餐馆,饱吃了一顿好饭菜。下午立马投入地进行写生,艺术人的骨子里总忘不了此行的目的是写生采风,不是游山玩水,所以一天不画几张画就感觉心里不踏实。下午写生的地方是一个很有当地特点的村庄,导游告诉大家叫明南渡村。这座村庄无疑是一座摇篮,是缅甸农民祖祖辈辈居住的世袭领地。可以让人唏嘘的是,时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可以这座村庄依然是那样古朴原始。一条黄泥小路把我们接进村子中心,放眼四下观瞧,村民的房子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几根木桩支撑起一间家徒四壁的小蜗居,墙壁都是芦苇之类的席子制造,房里仅有12张床,傍边的灶房就更是让人心情有些沉重,家家都是挖一个小小土坑,码几块砖做灶,碗柜又旧又脏,伙食就是简单的像敷衍了事般炒几个青菜。这是普遍的现象,一些家庭稍微殷实点的,房子只是大些、干净些,但模样是一般地出落。村口就是一家用牛磨花生油的家庭,牛被蒙住眼睛,在大人、小孩的鞭策下,一天不知要围着磨坊转多少圈,这家人还开了一家小买部,卖点很简单的物件。村里还有一家是织布的,家里有一架像我国宋代黄道婆发明的那种织布机,走进院落,正巧遇上一位老人在用纺车纺线,龚玉老师一下就有了兴趣,她铺开画架就开始画了起来。画完画,龚玉老师看见那些手工制作的围裙、短袖上衣很有特色,布料有麻纱和蚕丝,价钱也地道,一件只要9美元,龚玉老师当场便买了几件。

村里人看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艺术人,也感到很新奇。村民厚道热情,看见画家没带凳子就主动拿出凳子,画家要喝茶或者往杯子里加开水,自然也是有求必应。我们为他们照相,虽然有些妇女有些修社,可是总得说来倒也落落大方,无论大人小孩只要照相大多都会憨厚的微笑着配合你,我们照完后也会因为同情和感动给他们200500或者1000元消费,1000元币你也许觉得我们大方,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也只有8元钱左右,可是这1000元给乡亲带来的满足,我们从那感激的目光和发自内心的微笑里可以感受的到,在这样的村庄,与这样的村民相处,大家内心都充满了温润。

缅甸的村庄里可以说是鸡犬之声相闻,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可爱的孩子们,他们都像是阳光包装出来的,温和可爱,明澈的眼睛、纯朴的笑容,让人打心眼里喜欢他们。村里家家都有牛车,这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那牛不仅高大威猛,而且浑身洁白,性格也是如同村民一般的温顺。在村子里写生,如果不是火辣辣的阳光让大家热不可耐,我想大家是宁静而满足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纯真和善良,感受到田园牧歌一样的宁静祥和,我想这与艺术的本真是契合的。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55

采风团在缅甸乡村写生,浓郁的风情让大家创作的欲望很浓厚。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56

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彩画家陈飞虎在缅甸乡村写生。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58

陈飞虎老师笔下的缅甸乡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2:59

著名水彩画家平龙在缅甸乡村写生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00

平龙老师笔下的缅甸乡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03

浓郁的蒲甘乡村风情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04

南京工业大学傅凯老师来到蒲甘乡村写生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1

傅凯老师笔下的缅甸乡村风光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2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2

守望的目光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3

发自内心的笑容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5

乡村76岁的老人,她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6

阳光下的童年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7

老爷子摆着姿势留念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8

乡村憨厚的村民


作者: 玉阶梅    时间: 2010-4-2 13:19

她什起了炊烟,打点一天的生活。






欢迎光临 总统家 (http://www.ztb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