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家

标题: [转帖]中国室内设计:反思与展望 (转载) [精华]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飞    时间: 2005-12-28 13:47
标题: [转帖]中国室内设计:反思与展望 (转载) [精华]

中国的室内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

中国的室内设计近2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以下是自己对中国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和未来的一孔之见,请行家、专家指导赐教。


一、呼唤室内设计精品

中国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和30000㎡以上的超大型建筑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栋超高超大型的建筑每年产值都在2000亿元左右,为中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但由于设计师的素质和政府的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大部分的建筑室内设计粗制滥造,没有特点、没有内涵,不是色彩搭配不当,就是造型杂乱无章;不是文化内涵缺乏,就是功能不足。现在室内设计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成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室内设计也存在“天下设计一大仿”的问题,模仿成了设计师的怪癖。
一是风格上抄袭。生搬硬套的欧式,随意性的古典,不伦不类的中式,有些更严重的采取全盘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某些酒店模仿香港的君悦,某些酒店模仿深圳的阳光、富苑等。

二是材料上的抄袭。而且天、地、墙同时抄,所以中国近十年进口最多的材料就是大花白、西班牙米黄、沙安娜米黄、银线米黄、美国白麻石材以及榉木、红影木、樱桃木,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三是造型上的抄袭。什么地方出现了新潮高档的装饰工程,大家就蜂拥而上,全盘抄袭。北京国际俱乐部开业后,就有很多酒店工程模仿其材料、造型、色彩、绿化。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外国设计师一直统领着中国的建筑装饰潮流,长此下去中国的设计师将更加落后,更无市场立足点。抄袭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2.室内设计师综合知识差
中国的室内装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综合知识差,高档工程遇到不当的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高档饭店有80%以上不尽合理,已有60%的饭店急需改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也给中国的设计师带来了不好的口碑,很值得我们反思。

酒店设计的主要通病有几方面:
一是重装饰、轻设计:天地墙堆砌着高档豪华的装饰材料,室内空间却死气沉沉,工艺品不到位,摆设不合理,没有把小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营造出来,只给人腹中空空的感觉。

二是重装饰、轻功能:只追求表面的观感,不注重使用的功能。不是总台的服务半径不到位,就是其他功能不具备;不是卫生间使用不方便,就是房间电源开关工作状态不正常;不是房内色彩搭配不合理,就是隔音效果不到位。有些酒店由于隔音不好,造成严重客源流失。还有一酒店要显示多功能厅的豪华气派,只顾厅内的面积,但由于没有多功能厅的前厅,主通道和疏散口不够面积,每举行一次会议都会被客人抱怨,影响到了整个酒店的声誉。

三是重造型、轻文化:很多室内装饰的造型都是从多个建筑中拼凑而成的,没有超前创意,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从竣工的那天起,就已经落伍了。只有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的设计,才永远不会落后。物质、精神和艺术显然是整个文化的框架,建筑装饰文化也不例外。对于建筑装饰文化而言,材料的选择仅仅是最基层的物质文化而已,艺术的表达也仅仅是装饰文化体系中的一件外衣,真正统领建筑装饰文化的是建筑装饰本身的语言,它所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是有时空概念的空间——这就是建筑装饰的精神文化,核心要传达的就是设计师对各自的建筑的精神文化的理解和区域性、不同生活基调的主张。

3.中国的室内设计精品很少
也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一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现在室内设计师的职称资格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市场上存在违反设计客观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没人管。通常设计一座五星级酒店,建设方只给30天时间和2%的设计费,甚至更少。三是施工队伍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多,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建筑装饰工程精品甚少,令人担忧。


二、呼唤中国自己的室内设计大师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专业室内设计师及涉足装饰设计的建筑师已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世界上总专业人数的15%,人数众多,名师却极少。像张绮曼、郑曙旸、来增祥、张世礼一样的大师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平心而论,中国有几项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自行设计的?尤其是室内设计,我们现行知道的一些大建筑、知名酒店,大都是外国或香港设计师设计的,如上海金茂、上海大剧院、北京中银大厦、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凯宾斯基、中国大饭店、深圳阳光酒店、深圳香格里拉等。80年代以前中国连三星级以上档次的建筑装饰设计都要请外国设计师,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高档次建筑装饰慢慢地由中国自己的设计师承担,可惜的是,我们做出来的精品太少了,我们的设计大师也太少了。设计大师的称谓是和著名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如上海大剧院的室内设计师,美国的JACKY先生,原来在中国的设计界没什么名气,但当上海大剧院设计成功以后,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他在中国人甚至外国的设计师眼里就正式跨入了大师级的行列了。接着上海浦东的工商银行大厦的室内装饰也委托他设计,又获得了成功。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为什么培养大师这么难呢?究其原因如下。

1.中国在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教育定位上有偏差
建筑系属工科,入学不用考美术科。在五年的本科中,色彩、素描课达不到10%的学时。室内环艺系属美术科,不用考理科,在四年的本科中,学建筑知识的学时达不到10%。所以学建筑学的人美学、色彩、工艺造型基础较差,学室内环艺系的人对空间、人体功能学、建筑构造知识肤浅,这样就使他们的缺陷都暴露在工程设计中。学建筑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工程,大部分单调呆板,艺术氛围太差,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显出小气、繁杂、功能不适、缺乏建筑文化。所以时下很多设计师毕业后进行再续教育。学建筑本科的再去研读室内研究生,学室内本科的再去读建筑研究生,这样会使未来的设计师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建议教育部门最好像国外的教学一样同时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因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二者是分不开的。现有的室内设计师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室内设计是一门学科多专业交叉的体系,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中国现有的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师素质低下、铜臭味太浓
时下中国的设计界教育界现状都令人堪忧,学生一读大学就开始炒更,老师是以炒更为主、教学为辅,不是为了实习的炒更,而是为了钞票的炒更,所以大部分设计师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培养了炒更意识,而没有长远意识、精品意识、发展意识。在单位踏踏实实地学本事的人太少,设计师能抄则抄,能搬则搬。遇上好的机遇,不加以重视,不去动脑筋搞创作,为赚钱而赚钱,与精品工程擦肩而过。有些设计师在一个装饰公司设计部,一年就能承担3~5个四星级档次以上的酒店或写字楼的室内设计,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话,那成为设计大师岂不是眼前的事吗?难道他们就不想出名吗?不是。这是一种坏的习惯、不良的职业道德在作祟,铜臭味太浓在起作用。真可惜,泱泱大国,巨巨建筑,就被一大批不负责任的设计师浪费了。一大批设计师就是与“大师”无缘。希望今后我们的学院、企业都能加强对学生、职工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出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不想当“大师”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

3.中国设计师不值钱
凡是请外国人来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高得惊人。凡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低得可怜。这不是一倍、二倍的差距,而是十多倍的差距。这是中国人自己在掉自己的价。

现在招标的工程竞标单位少则十多家多则几十家,竞标环节少则二轮,多则四轮,不中标者没有任何补偿费,中标也最多2%的设计费。高额的投标费加重了设计师的负担,设计师为了生活,为了达到甲方20天至50天完成一项五星级酒店设计的苛刻要求,只好委曲求全,违反规律,天天疲于奔命,再也无力去搞创作。这也是培养人才、培养设计大师的最大障碍。希望政府能够反醒,还给设计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这里我呼吁我们的室内设计师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迅速改变现状,尽快出精品,成为设计大师是你们的无形资产,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外国设计师抗衡的最大的力量。


三、呼唤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

中国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有着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艺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经济飞速发展,大国风范更加突出。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文化特征和建筑艺术风格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的标志。如古典欧式、新古典、巴洛克风格,都是欧洲人,尤其是法国、意大利人为之骄傲的建筑艺术风格,永盛不衰。伊斯兰风格、纹样也有着很鲜明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室内用品的大量涌入,欧美的生活方式,室内装饰的样式、设施、消费观念也随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丰富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艺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的室内装饰样式,导致大量的中国室内装饰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的工程随处可见。有一个市政府的贵宾接待室,天地墙按现代风格装饰,但家具却选用了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沙发,据说要体现豪华气派,真是贻笑大方。

以皇家帝王的宫殿、亭台、楼阁为首的中国式的建筑也很有特征。但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与世界设计的交融中,抄来主义、拼凑主义涌进市场,我们的设计师把自己的特色忘记得一干二净。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艺术要永放光芒,需要靠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用中国自己的式样、自己的造型、自己的色彩,去提炼一种涵义深、造型美、艺术性强的固定形象,光复我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只要设计师努力去创新,不信东风唤不回。开创2l世纪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的先河,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四、展望21世纪,建筑室内精品、
室内设计大师将在中国辈出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装饰更是史无前例,世界上有史以来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建设,必将带动建筑艺术、室内装饰艺术纵深发展。2l世纪的建筑市场将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将是出精品出人才的市场,何以见得呢?

一是有功底有业绩的年青设计师正不断涌现,近来由各地兴建由国内设计师设计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高档建筑装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系主任苏丹,30岁出头,就有较为扎实的功底,设计作品屡屡获奖。同济大学的陈忠华教授,40岁出头,作品遍神州,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获得较大成功,尽显其设计风采。深圳的设计师姜峰、顾伟、杨邦胜、魏雪松,都有良好的业绩。这一代新人预示着中国的室内设计必将走向世界、赶超世界!

二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庞大的市场份额为设计师提供锻炼机会。
三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及装饰已有忧患意识,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誓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向世界开放,必将吸引一大批国外著名设计大师在中国市场大显身手,中国的设计师可以从大师身上学到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设计知识,能取长补短,再加以发展,未来的中国将是设计人才辈出的地方。

五是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较多的高档建筑、五星级宾馆获得了成功。如深圳的特区报业大厦、五洲宾馆、东莞的湖景大酒店、宁波南苑饭店、北京亚洲大酒店等。

好的作品也初露头角,2001年在广东省就有2座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位于广州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内的长隆酒店,是针对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而设计的,在集休闲、观光、度假功能为一体的酒店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深圳的圣廷苑酒店,是中国首家生态式五星级酒店,设计上不仅利用建筑有利的空间进行园林式的布置,而且按生态环境、生态植物、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安排,得到了各方专家的好评,取得了五星级酒店当年开业当年盈利的好效益。

只要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大胆地借鉴,融会中西文化,创新民族特色,中国的建筑市场将是世界的建筑博览市场,中国的未来将是精品林立、设计大师辈出的时代。


作者: 鬼画符    时间: 2006-1-2 14:33

作者: 小旋风    时间: 2006-1-5 11:16

强烈的顶

怎么没人支持啊


作者: 设计人生    时间: 2006-1-9 13:40
[转帖]中国室内设计:反思与展望 (转载) [精华]

中国的室内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

中国的室内设计近2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以下是自己对中国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和未来的一孔之见,请行家、专家指导赐教。


一、呼唤室内设计精品

中国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和30000㎡以上的超大型建筑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栋超高超大型的建筑每年产值都在2000亿元左右,为中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但由于设计师的素质和政府的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大部分的建筑室内设计粗制滥造,没有特点、没有内涵,不是色彩搭配不当,就是造型杂乱无章;不是文化内涵缺乏,就是功能不足。现在室内设计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成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室内设计也存在“天下设计一大仿”的问题,模仿成了设计师的怪癖。
一是风格上抄袭。生搬硬套的欧式,随意性的古典,不伦不类的中式,有些更严重的采取全盘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某些酒店模仿香港的君悦,某些酒店模仿深圳的阳光、富苑等。

二是材料上的抄袭。而且天、地、墙同时抄,所以中国近十年进口最多的材料就是大花白、西班牙米黄、沙安娜米黄、银线米黄、美国白麻石材以及榉木、红影木、樱桃木,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三是造型上的抄袭。什么地方出现了新潮高档的装饰工程,大家就蜂拥而上,全盘抄袭。北京国际俱乐部开业后,就有很多酒店工程模仿其材料、造型、色彩、绿化。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外国设计师一直统领着中国的建筑装饰潮流,长此下去中国的设计师将更加落后,更无市场立足点。抄袭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2.室内设计师综合知识差
中国的室内装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综合知识差,高档工程遇到不当的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高档饭店有80%以上不尽合理,已有60%的饭店急需改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也给中国的设计师带来了不好的口碑,很值得我们反思。

酒店设计的主要通病有几方面:
一是重装饰、轻设计:天地墙堆砌着高档豪华的装饰材料,室内空间却死气沉沉,工艺品不到位,摆设不合理,没有把小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营造出来,只给人腹中空空的感觉。

二是重装饰、轻功能:只追求表面的观感,不注重使用的功能。不是总台的服务半径不到位,就是其他功能不具备;不是卫生间使用不方便,就是房间电源开关工作状态不正常;不是房内色彩搭配不合理,就是隔音效果不到位。有些酒店由于隔音不好,造成严重客源流失。还有一酒店要显示多功能厅的豪华气派,只顾厅内的面积,但由于没有多功能厅的前厅,主通道和疏散口不够面积,每举行一次会议都会被客人抱怨,影响到了整个酒店的声誉。

三是重造型、轻文化:很多室内装饰的造型都是从多个建筑中拼凑而成的,没有超前创意,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从竣工的那天起,就已经落伍了。只有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的设计,才永远不会落后。物质、精神和艺术显然是整个文化的框架,建筑装饰文化也不例外。对于建筑装饰文化而言,材料的选择仅仅是最基层的物质文化而已,艺术的表达也仅仅是装饰文化体系中的一件外衣,真正统领建筑装饰文化的是建筑装饰本身的语言,它所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是有时空概念的空间——这就是建筑装饰的精神文化,核心要传达的就是设计师对各自的建筑的精神文化的理解和区域性、不同生活基调的主张。

3.中国的室内设计精品很少
也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一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现在室内设计师的职称资格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市场上存在违反设计客观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没人管。通常设计一座五星级酒店,建设方只给30天时间和2%的设计费,甚至更少。三是施工队伍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多,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建筑装饰工程精品甚少,令人担忧。


二、呼唤中国自己的室内设计大师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专业室内设计师及涉足装饰设计的建筑师已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世界上总专业人数的15%,人数众多,名师却极少。像张绮曼、郑曙旸、来增祥、张世礼一样的大师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平心而论,中国有几项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自行设计的?尤其是室内设计,我们现行知道的一些大建筑、知名酒店,大都是外国或香港设计师设计的,如上海金茂、上海大剧院、北京中银大厦、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凯宾斯基、中国大饭店、深圳阳光酒店、深圳香格里拉等。80年代以前中国连三星级以上档次的建筑装饰设计都要请外国设计师,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高档次建筑装饰慢慢地由中国自己的设计师承担,可惜的是,我们做出来的精品太少了,我们的设计大师也太少了。设计大师的称谓是和著名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如上海大剧院的室内设计师,美国的JACKY先生,原来在中国的设计界没什么名气,但当上海大剧院设计成功以后,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他在中国人甚至外国的设计师眼里就正式跨入了大师级的行列了。接着上海浦东的工商银行大厦的室内装饰也委托他设计,又获得了成功。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为什么培养大师这么难呢?究其原因如下。

1.中国在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教育定位上有偏差
建筑系属工科,入学不用考美术科。在五年的本科中,色彩、素描课达不到10%的学时。室内环艺系属美术科,不用考理科,在四年的本科中,学建筑知识的学时达不到10%。所以学建筑学的人美学、色彩、工艺造型基础较差,学室内环艺系的人对空间、人体功能学、建筑构造知识肤浅,这样就使他们的缺陷都暴露在工程设计中。学建筑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工程,大部分单调呆板,艺术氛围太差,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显出小气、繁杂、功能不适、缺乏建筑文化。所以时下很多设计师毕业后进行再续教育。学建筑本科的再去研读室内研究生,学室内本科的再去读建筑研究生,这样会使未来的设计师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建议教育部门最好像国外的教学一样同时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因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二者是分不开的。现有的室内设计师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室内设计是一门学科多专业交叉的体系,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中国现有的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师素质低下、铜臭味太浓
时下中国的设计界教育界现状都令人堪忧,学生一读大学就开始炒更,老师是以炒更为主、教学为辅,不是为了实习的炒更,而是为了钞票的炒更,所以大部分设计师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培养了炒更意识,而没有长远意识、精品意识、发展意识。在单位踏踏实实地学本事的人太少,设计师能抄则抄,能搬则搬。遇上好的机遇,不加以重视,不去动脑筋搞创作,为赚钱而赚钱,与精品工程擦肩而过。有些设计师在一个装饰公司设计部,一年就能承担3~5个四星级档次以上的酒店或写字楼的室内设计,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话,那成为设计大师岂不是眼前的事吗?难道他们就不想出名吗?不是。这是一种坏的习惯、不良的职业道德在作祟,铜臭味太浓在起作用。真可惜,泱泱大国,巨巨建筑,就被一大批不负责任的设计师浪费了。一大批设计师就是与“大师”无缘。希望今后我们的学院、企业都能加强对学生、职工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出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不想当“大师”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

3.中国设计师不值钱
凡是请外国人来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高得惊人。凡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低得可怜。这不是一倍、二倍的差距,而是十多倍的差距。这是中国人自己在掉自己的价。

现在招标的工程竞标单位少则十多家多则几十家,竞标环节少则二轮,多则四轮,不中标者没有任何补偿费,中标也最多2%的设计费。高额的投标费加重了设计师的负担,设计师为了生活,为了达到甲方20天至50天完成一项五星级酒店设计的苛刻要求,只好委曲求全,违反规律,天天疲于奔命,再也无力去搞创作。这也是培养人才、培养设计大师的最大障碍。希望政府能够反醒,还给设计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这里我呼吁我们的室内设计师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迅速改变现状,尽快出精品,成为设计大师是你们的无形资产,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外国设计师抗衡的最大的力量。


三、呼唤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

中国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有着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艺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经济飞速发展,大国风范更加突出。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文化特征和建筑艺术风格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的标志。如古典欧式、新古典、巴洛克风格,都是欧洲人,尤其是法国、意大利人为之骄傲的建筑艺术风格,永盛不衰。伊斯兰风格、纹样也有着很鲜明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室内用品的大量涌入,欧美的生活方式,室内装饰的样式、设施、消费观念也随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丰富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艺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的室内装饰样式,导致大量的中国室内装饰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的工程随处可见。有一个市政府的贵宾接待室,天地墙按现代风格装饰,但家具却选用了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沙发,据说要体现豪华气派,真是贻笑大方。

以皇家帝王的宫殿、亭台、楼阁为首的中国式的建筑也很有特征。但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与世界设计的交融中,抄来主义、拼凑主义涌进市场,我们的设计师把自己的特色忘记得一干二净。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艺术要永放光芒,需要靠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用中国自己的式样、自己的造型、自己的色彩,去提炼一种涵义深、造型美、艺术性强的固定形象,光复我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只要设计师努力去创新,不信东风唤不回。开创2l世纪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的先河,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四、展望21世纪,建筑室内精品、
室内设计大师将在中国辈出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装饰更是史无前例,世界上有史以来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建设,必将带动建筑艺术、室内装饰艺术纵深发展。2l世纪的建筑市场将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将是出精品出人才的市场,何以见得呢?

一是有功底有业绩的年青设计师正不断涌现,近来由各地兴建由国内设计师设计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高档建筑装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系主任苏丹,30岁出头,就有较为扎实的功底,设计作品屡屡获奖。同济大学的陈忠华教授,40岁出头,作品遍神州,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获得较大成功,尽显其设计风采。深圳的设计师姜峰、顾伟、杨邦胜、魏雪松,都有良好的业绩。这一代新人预示着中国的室内设计必将走向世界、赶超世界!

二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庞大的市场份额为设计师提供锻炼机会。
三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及装饰已有忧患意识,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誓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向世界开放,必将吸引一大批国外著名设计大师在中国市场大显身手,中国的设计师可以从大师身上学到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设计知识,能取长补短,再加以发展,未来的中国将是设计人才辈出的地方。

五是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较多的高档建筑、五星级宾馆获得了成功。如深圳的特区报业大厦、五洲宾馆、东莞的湖景大酒店、宁波南苑饭店、北京亚洲大酒店等。

好的作品也初露头角,2001年在广东省就有2座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位于广州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内的长隆酒店,是针对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而设计的,在集休闲、观光、度假功能为一体的酒店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深圳的圣廷苑酒店,是中国首家生态式五星级酒店,设计上不仅利用建筑有利的空间进行园林式的布置,而且按生态环境、生态植物、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安排,得到了各方专家的好评,取得了五星级酒店当年开业当年盈利的好效益。

只要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大胆地借鉴,融会中西文化,创新民族特色,中国的建筑市场将是世界的建筑博览市场,中国的未来将是精品林立、设计大师辈出的时代


作者: 设计人生    时间: 2006-1-9 13:41
[转帖]中国室内设计:反思与展望 (转载) [精华]

中国的室内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

中国的室内设计近2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以下是自己对中国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和未来的一孔之见,请行家、专家指导赐教。


一、呼唤室内设计精品

中国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和30000㎡以上的超大型建筑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栋超高超大型的建筑每年产值都在2000亿元左右,为中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但由于设计师的素质和政府的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大部分的建筑室内设计粗制滥造,没有特点、没有内涵,不是色彩搭配不当,就是造型杂乱无章;不是文化内涵缺乏,就是功能不足。现在室内设计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成风
天下文章一大抄,室内设计也存在“天下设计一大仿”的问题,模仿成了设计师的怪癖。
一是风格上抄袭。生搬硬套的欧式,随意性的古典,不伦不类的中式,有些更严重的采取全盘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某些酒店模仿香港的君悦,某些酒店模仿深圳的阳光、富苑等。

二是材料上的抄袭。而且天、地、墙同时抄,所以中国近十年进口最多的材料就是大花白、西班牙米黄、沙安娜米黄、银线米黄、美国白麻石材以及榉木、红影木、樱桃木,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三是造型上的抄袭。什么地方出现了新潮高档的装饰工程,大家就蜂拥而上,全盘抄袭。北京国际俱乐部开业后,就有很多酒店工程模仿其材料、造型、色彩、绿化。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外国设计师一直统领着中国的建筑装饰潮流,长此下去中国的设计师将更加落后,更无市场立足点。抄袭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2.室内设计师综合知识差
中国的室内装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综合知识差,高档工程遇到不当的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高档饭店有80%以上不尽合理,已有60%的饭店急需改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也给中国的设计师带来了不好的口碑,很值得我们反思。

酒店设计的主要通病有几方面:
一是重装饰、轻设计:天地墙堆砌着高档豪华的装饰材料,室内空间却死气沉沉,工艺品不到位,摆设不合理,没有把小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营造出来,只给人腹中空空的感觉。

二是重装饰、轻功能:只追求表面的观感,不注重使用的功能。不是总台的服务半径不到位,就是其他功能不具备;不是卫生间使用不方便,就是房间电源开关工作状态不正常;不是房内色彩搭配不合理,就是隔音效果不到位。有些酒店由于隔音不好,造成严重客源流失。还有一酒店要显示多功能厅的豪华气派,只顾厅内的面积,但由于没有多功能厅的前厅,主通道和疏散口不够面积,每举行一次会议都会被客人抱怨,影响到了整个酒店的声誉。

三是重造型、轻文化:很多室内装饰的造型都是从多个建筑中拼凑而成的,没有超前创意,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从竣工的那天起,就已经落伍了。只有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的设计,才永远不会落后。物质、精神和艺术显然是整个文化的框架,建筑装饰文化也不例外。对于建筑装饰文化而言,材料的选择仅仅是最基层的物质文化而已,艺术的表达也仅仅是装饰文化体系中的一件外衣,真正统领建筑装饰文化的是建筑装饰本身的语言,它所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是有时空概念的空间——这就是建筑装饰的精神文化,核心要传达的就是设计师对各自的建筑的精神文化的理解和区域性、不同生活基调的主张。

3.中国的室内设计精品很少
也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一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现在室内设计师的职称资格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市场上存在违反设计客观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没人管。通常设计一座五星级酒店,建设方只给30天时间和2%的设计费,甚至更少。三是施工队伍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多,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建筑装饰工程精品甚少,令人担忧。


二、呼唤中国自己的室内设计大师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专业室内设计师及涉足装饰设计的建筑师已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世界上总专业人数的15%,人数众多,名师却极少。像张绮曼、郑曙旸、来增祥、张世礼一样的大师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平心而论,中国有几项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自行设计的?尤其是室内设计,我们现行知道的一些大建筑、知名酒店,大都是外国或香港设计师设计的,如上海金茂、上海大剧院、北京中银大厦、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凯宾斯基、中国大饭店、深圳阳光酒店、深圳香格里拉等。80年代以前中国连三星级以上档次的建筑装饰设计都要请外国设计师,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高档次建筑装饰慢慢地由中国自己的设计师承担,可惜的是,我们做出来的精品太少了,我们的设计大师也太少了。设计大师的称谓是和著名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如上海大剧院的室内设计师,美国的JACKY先生,原来在中国的设计界没什么名气,但当上海大剧院设计成功以后,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他在中国人甚至外国的设计师眼里就正式跨入了大师级的行列了。接着上海浦东的工商银行大厦的室内装饰也委托他设计,又获得了成功。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为什么培养大师这么难呢?究其原因如下。

1.中国在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教育定位上有偏差
建筑系属工科,入学不用考美术科。在五年的本科中,色彩、素描课达不到10%的学时。室内环艺系属美术科,不用考理科,在四年的本科中,学建筑知识的学时达不到10%。所以学建筑学的人美学、色彩、工艺造型基础较差,学室内环艺系的人对空间、人体功能学、建筑构造知识肤浅,这样就使他们的缺陷都暴露在工程设计中。学建筑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工程,大部分单调呆板,艺术氛围太差,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显出小气、繁杂、功能不适、缺乏建筑文化。所以时下很多设计师毕业后进行再续教育。学建筑本科的再去研读室内研究生,学室内本科的再去读建筑研究生,这样会使未来的设计师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建议教育部门最好像国外的教学一样同时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因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二者是分不开的。现有的室内设计师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室内设计是一门学科多专业交叉的体系,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中国现有的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师素质低下、铜臭味太浓
时下中国的设计界教育界现状都令人堪忧,学生一读大学就开始炒更,老师是以炒更为主、教学为辅,不是为了实习的炒更,而是为了钞票的炒更,所以大部分设计师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培养了炒更意识,而没有长远意识、精品意识、发展意识。在单位踏踏实实地学本事的人太少,设计师能抄则抄,能搬则搬。遇上好的机遇,不加以重视,不去动脑筋搞创作,为赚钱而赚钱,与精品工程擦肩而过。有些设计师在一个装饰公司设计部,一年就能承担3~5个四星级档次以上的酒店或写字楼的室内设计,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话,那成为设计大师岂不是眼前的事吗?难道他们就不想出名吗?不是。这是一种坏的习惯、不良的职业道德在作祟,铜臭味太浓在起作用。真可惜,泱泱大国,巨巨建筑,就被一大批不负责任的设计师浪费了。一大批设计师就是与“大师”无缘。希望今后我们的学院、企业都能加强对学生、职工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出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不想当“大师”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

3.中国设计师不值钱
凡是请外国人来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高得惊人。凡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低得可怜。这不是一倍、二倍的差距,而是十多倍的差距。这是中国人自己在掉自己的价。

现在招标的工程竞标单位少则十多家多则几十家,竞标环节少则二轮,多则四轮,不中标者没有任何补偿费,中标也最多2%的设计费。高额的投标费加重了设计师的负担,设计师为了生活,为了达到甲方20天至50天完成一项五星级酒店设计的苛刻要求,只好委曲求全,违反规律,天天疲于奔命,再也无力去搞创作。这也是培养人才、培养设计大师的最大障碍。希望政府能够反醒,还给设计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这里我呼吁我们的室内设计师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迅速改变现状,尽快出精品,成为设计大师是你们的无形资产,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外国设计师抗衡的最大的力量。


三、呼唤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

中国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有着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艺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经济飞速发展,大国风范更加突出。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文化特征和建筑艺术风格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的标志。如古典欧式、新古典、巴洛克风格,都是欧洲人,尤其是法国、意大利人为之骄傲的建筑艺术风格,永盛不衰。伊斯兰风格、纹样也有着很鲜明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室内用品的大量涌入,欧美的生活方式,室内装饰的样式、设施、消费观念也随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丰富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艺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的室内装饰样式,导致大量的中国室内装饰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的工程随处可见。有一个市政府的贵宾接待室,天地墙按现代风格装饰,但家具却选用了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沙发,据说要体现豪华气派,真是贻笑大方。

以皇家帝王的宫殿、亭台、楼阁为首的中国式的建筑也很有特征。但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与世界设计的交融中,抄来主义、拼凑主义涌进市场,我们的设计师把自己的特色忘记得一干二净。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艺术要永放光芒,需要靠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用中国自己的式样、自己的造型、自己的色彩,去提炼一种涵义深、造型美、艺术性强的固定形象,光复我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只要设计师努力去创新,不信东风唤不回。开创2l世纪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风格的先河,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四、展望21世纪,建筑室内精品、
室内设计大师将在中国辈出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装饰更是史无前例,世界上有史以来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建设,必将带动建筑艺术、室内装饰艺术纵深发展。2l世纪的建筑市场将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将是出精品出人才的市场,何以见得呢?

一是有功底有业绩的年青设计师正不断涌现,近来由各地兴建由国内设计师设计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高档建筑装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系主任苏丹,30岁出头,就有较为扎实的功底,设计作品屡屡获奖。同济大学的陈忠华教授,40岁出头,作品遍神州,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获得较大成功,尽显其设计风采。深圳的设计师姜峰、顾伟、杨邦胜、魏雪松,都有良好的业绩。这一代新人预示着中国的室内设计必将走向世界、赶超世界!

二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庞大的市场份额为设计师提供锻炼机会。
三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及装饰已有忧患意识,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誓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向世界开放,必将吸引一大批国外著名设计大师在中国市场大显身手,中国的设计师可以从大师身上学到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设计知识,能取长补短,再加以发展,未来的中国将是设计人才辈出的地方。

五是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较多的高档建筑、五星级宾馆获得了成功。如深圳的特区报业大厦、五洲宾馆、东莞的湖景大酒店、宁波南苑饭店、北京亚洲大酒店等。

好的作品也初露头角,2001年在广东省就有2座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位于广州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内的长隆酒店,是针对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而设计的,在集休闲、观光、度假功能为一体的酒店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深圳的圣廷苑酒店,是中国首家生态式五星级酒店,设计上不仅利用建筑有利的空间进行园林式的布置,而且按生态环境、生态植物、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安排,得到了各方专家的好评,取得了五星级酒店当年开业当年盈利的好效益。

只要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大胆地借鉴,融会中西文化,创新民族特色,中国的建筑市场将是世界的建筑博览市场,中国的未来将是精品林立、设计大师辈出的时代


作者: 设计人生    时间: 2006-1-9 13:57
中国室内设计:反思与展望 (转载) [精华]

作者: 菜鸟飞    时间: 2006-1-15 19:51

请各位多多支持!!!!!


作者: chengquanying    时间: 2006-1-19 14:30

顶了!!!!!!!!!


作者: 首尔    时间: 2006-1-19 17:22

多发点


作者: 傻丫头    时间: 2006-2-20 16:47

写的太好了。顶!!!


作者: 狂人    时间: 2006-3-2 10:36

作者: 蓝色妖姬    时间: 2006-3-2 11:49

写得很不错,但有多少人想过?现在的设计师有多少不是半路出家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做了几年木工的师傅都可以称为设计师.

也许这就是设计界的悲哀吧.我们这些读了几年书的人,跟那些做了几年的人相差太大了.不能怪我们不努力,而是差距太大.一个什么都没见识过的人,又懂些什么呢?而客户们又追求的是什么?真的是追求设计吗?如果是,那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暴发户”客户要求贴金装银呢?我们这些做设计的,也没有真正的权利,设计不是自己说的算,而是老板说的算。说白了,我们只不过是挂个头衔而已,我们和那些民工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民工比我们还好些。我们要看老板的脸色,要对客户陪笑,三陪到底,这就是做设计该做的吗?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如此了,哪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什么所谓的精品设计呢?我说的是我自己所想的,不代表什么。如果说了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作者: 蓝色妖姬    时间: 2006-3-2 11:50

在中国,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尊重我们这些所谓的设计师呢?

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明白的。我们究竟是什么呢?民工,设计师,绘图员又或者是更低的称呼呢?


作者: luckybeckham    时间: 2006-3-29 17:12

大哥真的是忧国忧民啊  但我是农民工从游击队出身   没什么文化  但我要吃饭啊  咱搞的装潢就是有些土 但老百姓也还比较满意的  大工程就你们大学生搞吧  我也没那心思了  偶尔也上个网看看你们做的好案子  自各琢磨琢磨 也算是学习了吧   抄袭不敢讲 好的就是要借鉴一下嘛 


作者: daokou    时间: 2006-3-31 09:36
还是不错的!!
作者: 飘逸    时间: 2006-4-3 10:37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leijianjay    时间: 2006-4-7 18:09

ding 太好了啊

又多了知识啊????????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谢谢了


作者: 卢员外    时间: 2008-7-2 16:48

ding...........

.........

....

..

.


作者: 天气8245    时间: 2008-7-11 10:39
这样的文章正的是台经典了哦,顶一个~~~~~~~
作者: Simply    时间: 2008-8-8 09:13

恩...深思


作者: BREEZE    时间: 2008-9-4 16:27

说得很精辟~!!~~~


作者: 安静默默    时间: 2008-12-16 17:13

写得很不错,但有多少人想过?现在的设计师有多少不是半路出家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做了几年木工的师傅都可以称为设计师.

也许这就是设计界的悲哀吧.我们这些读了几年书的人,跟那些做了几年的人相差太大了.不能怪我们不努力,而是差距太大.一个什么都没见识过的人,又懂些什么呢?而客户们又追求的是什么?真的是追求设计吗?如果是,那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暴发户”客户要求贴金装银呢?我们这些做设计的,也没有真正的权利,设计不是自己说的算,而是老板说的算。说白了,我们只不过是挂个头衔而已,我们和那些民工有什么区别呢?也许民工比我们还好些。我们要看老板的脸色,要对客户陪笑,三陪到底,这就是做设计该做的吗?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如此了,哪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什么所谓的精品设计呢?我说的是我自己所想的,不代表什么。如果说了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深有同感!谁不想做精品?客户要省钱、自己要到处去找客户。都感觉像出来卖的了!理想都被现实磨的差不多 了。累啊。但是我们还是要做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作者: 542128824    时间: 2009-5-21 16:56

顶上了


作者: zhuting198512    时间: 2009-6-4 22:02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没有人尊重设计师,现在都是打着免设计费,客户更认为我们的设计没有价值,真是可悲,怎么提高,要是专门靠公司的提成,恐怕累死了也很难买的起房和车了。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会想提高的,并且现在的客户都很有主见,我们的好设计他们就能接受吗?我们只能算是个画图的人了。要么就是觉得造价贵了,难道精品不需要金钱来打造吗?所以中国的设计糟糕不在于我们,我们有什么错,我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作者: 隐身上网    时间: 2010-6-24 09:43
值得一阅,顶起
作者: 中国联通通不通    时间: 2010-6-30 09:30
大受启发
作者: 孤帆远航    时间: 2010-10-6 11:28
循序渐进
作者: 豌豆    时间: 2010-10-19 22:43
请问下楼主 写这个文章的作者叫什么。
作者: 壹加壹    时间: 2010-11-17 09:30
喜欢这样的文字,多谢!
作者: 萝卜青菜我都爱    时间: 2010-12-31 10:04
不错,欣赏
作者: 吼吼学习引体向上    时间: 2011-2-18 11:33
现在也一样
作者: fwd8108    时间: 2011-7-13 15:30
顶上了
作者: 柯嘉清    时间: 2011-9-7 17:23

作者: aihuihui520    时间: 2011-9-18 11:23
坚决顶了。。
作者: 小P    时间: 2011-11-20 11:24
顶上 受教
作者: 三生创意    时间: 2012-3-8 22:40
庐山艺术特训营

软装艺装设计就业实战班招生简章

精理论 强实践免住宿 包就业

学习、实习、就业一次搞定

软装已经成为行业潮流。

随着国家精装修房屋的普及,以及“轻装修重装饰”消费观念的形成,软装行业已经势不可挡的成为装修行业的趋势。

软装设计师炙手可热

软装设计师也成为各企业炙手可热的招聘红人。但是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软装设计师大量空白。

大部分培训机构的纯理论教学无法培训合格软装设计师

现有的培训机构大部分培训时间都只有短短的1个月,而软装设计从接洽客户到最终摆场结束的周期通常在45天.软装的理论学习和流程了解以及市场了解更是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纯理论无实战的学习更是纸上谈兵,到了关键运用是忍让一无所知。

设计公司的保密和分工过细使得软装设计师不能全面发展

而且由于很多软装公司保密严格以及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很多软装设计师做了半年时间后仅懂得抠图、仅懂得拍摄样板房、或者空有一大堆的宝贵资源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或者每日做着杂工毫无谈客户的经验,以至于总是只能做设计助理,无法真正成为软装设计师!

我们的特色

独有专业软装设计公司,独有专业软装培训机构,边学习边实践,课程时间充足,学习内容全面,地理优势可纵观世界软装潮流。

第一个月在上海“大开眼界”。

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可以饱览世界软装设计产品和设计精品案例。汤臣一品,佘山别墅,鼎邦俪池等大量精品案例让我们亲身体验,零距离感受这些设计作品的精髓。顶尖国际品牌芬迪、阿玛尼、富兰蒂斯等让我们亲自体验其独到之处。

第二个月在庐山“大师点灯”。

通过一个月对软装行业的开眼,我们再到大师云集的庐山特训营聆听大师智慧——简明敏,黑晓东,赵敏云、刘北光、任清泉、齐云等几乎全部软装界泰斗与我们零距离接触,我们可以全面学习各位大师的设计精髓,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设计,请大师亲自指导我们,大师点灯,一堂课影响我们一生!

第三个月回到上海“大展宏图”。

通过对软装市场的了解和软装设计的理论学习,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我们最关键的实战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经验丰富的软装设计师手把手教您全套软装流程和软装设计每个步骤的关键所在。从接洽客户到摆场结束全程跟单。每个人都有一次独立接待客户洽谈客户的机会。让您亲历软装魅力,亲手揭开软装设计的神秘面纱,全面掌握软装设计的精髓。

开课内容:理论课:空间极限创意、疯狂手绘、时尚陈设配饰原理、手工训练、陈设设计流程、设计哲学理论、陈设风格流派、

实战课:手工训练、实践洽谈客户、软装方案设计、平面排版、全套流程学习、软装设计跟单及摆场以及开拓业务学习。

站在软装行业发展前沿看软装

参观上海软装博览会,上海家装博览会 了解世界软装。

参观 考察上海最新潮的软装市场,了解家具,灯具,花艺等软装产品。

参观样板房,售楼处,拍摄样板房

特设手工制作训练课程 (木雕制作、纺织制作、花艺训练、陶艺制作训练)

设计名师:余工、白庆聪、彭培根、赵鑫珊、陈红卫、黄小石、杨健、赵敏云、沙沛、郑孝东、潘俊杰、赵沛明、林学明、丁力学、郭正一、周红宁、毛征平、简名敏、康永鲜、刘北光、刘晓萍、穆拉德、任清泉;
人文哲学名师:赵丹青、蔡厚淳、方军、李意淳、林宏星、刘明、龙协涛、麻天祥、吴国富、张迅、宫蔚国;
雕塑名师:黄志勤、黑晓东、白明;

上课地点:上海 庐山

上海十方艺术软装设计公司:www.mingheart.com

庐山艺术特训营:www.ztbs.com

开课时间:3月1日-5月30日 全年开班

课程时间: 全日制学习3个月 {3个月理论学习 (一个月在上海 一个月在庐山 )一个月上海实战(实习)

终生制课程:一次学习,终身免学费来上海基地复训实践

收费标准 :原价18000 现价9800

学生特惠:住宿费全免

1

100%就业承诺,和学员签订培训就业协议,不能就业全额退费。

2 在校学生、军人、下岗职工、残疾人,参加培训,凭相关证件可再享受100元优惠。

3

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报名,可再享受200元优惠。

听课热线:谷老师 15216824172 张老师:15214326125

网络咨询:QQ:412951805 1963205849

详细咨询:http://www.ztbs.cn/dispbbs.asp?boardID=70&ID=74690&page=1


作者: 花颜    时间: 2012-4-25 01:23
先顶 再坐着慢慢看




欢迎光临 总统家 (http://www.ztb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